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施工人员在中雁荡山西漈景区龙山湖畔建设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南宋时期钱宜之古墓,墓内出土了南宋时期的墓志、铜钱等珍贵文物。有关方迅速联系文物保护部门对墓志铭进行保护、考证。 经考证,该墓主人为吴越王钱镠第十二世孙钱宜之,乐清白石人,该古墓距今约800年时间。施工人员发现的墓志高33厘米,长48厘米,厚7厘米,阴刻13行,每行12字,共计156字。考古发掘出土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墓主人钱宜之...
提起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的书法发展概况,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流行书风”这个词。这里的“流行书风”是一个泛指概念,与当代书坛“流行书风”这一特指的书法创作现象是不同的。其实书法史上每一种新书体、新风格的出现,在当时都是“流行书风”。既然“流行”,那么它至少代表了当时书法创作的一种取向。这种取向要么是一种探索行为,昙花一现;要么是经得起书法史的考验,成为新的书法传统。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的“流行书风”是以...
龙泉瓷创烧于西晋,终于清代,是中国所有古瓷窑中生产年代最长的一个。南宋中晚期为龙泉窑鼎盛时期,产品种类齐全,式样富于变化。如今,浙江南部、福建北部的龙泉窑址多达500多处。 龙泉瓷有白胎和黑胎两种,白胎占90%%以上,黑胎较少。据笔者考证,龙泉窑黑胎青瓷,因胎中含有高达25 29%%的氧化铝,而呈灰黑色,胎质坚硬,坯体极薄,多数在1 2毫米左右,同时因含铁量高达3.5 15%%,所以胎骨色泽...
宋 孙武著,共13篇,约6000多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对战争观、战略战术和军事原则等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
宋 南宋 货币 南宋承袭北宋制度,政府铸钱以年号钱为主,每种钱有各种字体。由于通货膨胀,政府发行了大量纸币,铸钱数量不及北宋。
一场雨惊醒了李白,春日的长安,柳枝软无力,十二街如市,鞍马和花总是尘。 日前,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长安春——走进“一带一路”中的大唐盛世》大展开幕,来自深圳望野博物馆参展的128件(套)唐代精美器物均是1400年前大写的美。为了大家清明假期能更好地看展,本报邀请望野博物馆的馆长阎焰为大家深度解读这些“宝贝”。 居然有鸡蛋? “天,南宋官窑博物馆居然把鸡蛋都摆在博物馆里...
三天小长假,一场雨一阵风一缕阳光,真真符合春天的意境,晴雨不定自带各种滤镜。在南宋官窑博物馆里的那场“长安春——走进‘一带一路’中的大唐盛世”展也成为了市民从另一个角度去围观春色,还是1400年前的长安春色的好去处。 接下来,这个展还将举办各种衍生活动,主办方表示,要把春天的长安从展柜里搬出来,让观众能真切地触碰到盛唐文化带给每个人最朴实却又不可缺少的元素。 去的观众都是好奇脸 特别有...
31日,风雅宋——看得见的西湖南宋文化之“南宋四艺”雅集暨“西湖十景”小使者选拔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博物馆举行。该馆旨在通过体验西湖“南宋四艺”、观“西湖老照片”展等活动,计划成立“西湖联盟”等方式,更好地传承与传播西湖南宋文化,展现其独特韵味。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一一展示,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
1400年前,从杭州到都城长安大概要走上数十天;今天,从南山路一路往南,穿过玉皇山隧道,就从毓秀的杭州四月天瞬间穿越到了长安城的春天——4月3日,一场题为“长安春——走进‘一带一路’中的大唐盛世”的展览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开幕,呈现来自深圳望野博物馆馆藏的128件(套)唐代精美器物。展览精选唐代器用包括陶瓷、金银器、玉石、铜器等多个门类,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件,部分文物为首次展示。 ...
近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对外巡展项目“陶韵瓷魂——中国陶瓷文化巡礼”首展慈溪市博物馆。 “陶韵瓷魂”展览以官博“中国古代陶瓷文化陈列”为蓝本,从一棵“陶瓷树”入手,概括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随后便以中国历史上各时期的陶瓷制品为代表,从日常生活、茶酒文化、文人世界、丧葬文化、宗教文化、中外交流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让人们在了解中国陶瓷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感受陶瓷与人们日常...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是宋代江南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烧瓷品种繁多,地方特色浓郁。 吉州窑创烧于唐末五代时期,发展于五代与北宋,南宋至元代初、中期,是兴盛时期,终于元代末。 南宋吉州窑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器,且最具盛名。黑釉是不引人喜爱的釉色,历代产量都不多。到了宋代,茶色贵白,为了观茶色和斗茶风尚的需要,吉州窑和福建建阳水吉镇的建窑一样,大量烧制各种各样的黑釉花盏及瓶罐等物,不...
此物为粉青釉罐式鸟食缸,高5.8厘米,腹径6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3.5厘米。釉色莹润凝脂,青中带蓝,满含宝光,薄胎厚釉的工艺显露官窑的特质。釉层中积聚着无数大小不一的气泡,“聚沫攒珠”的特征印证了其官窑身份。 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鸟食缸是江苏镇江的东汉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墓出土的黑釉器。以后唐宋元明清随着养鸟风气日盛,鸟食缸越发花样百出、精致异常。 图中所示粉青釉罐式鸟食...
南宋双耳四足青铜方鼎 说起苍南,也许您最先想到,也许是金乡的那座几度被毁几度重修的文昌阁,也许是蒲城那座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城堡,也许是桥墩的保留着依山而筑的300余间清初样式古建筑的碗窑古村…… 但是,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要为您讲述的却是这些故事以外的另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 虽说是鼎,但它体型却格外地“迷你”。那么,当时的工匠为何将它做成这般...
哥窑是宋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南宋时期,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龙泉各设一窑,烧造瓷器,生一之窑出品称哥窑,生二之窑出品称弟窑,弟窑也称龙泉窑。但哥窑窑址至今未发现,故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哥窑以开片“金丝铁线”著称于世,所谓“金丝铁线”即黑色的大开片与黄色的小开片交错形成,纹片还有“鱼子纹”和“百圾碎”的俗称。釉色有粉青、灰青、月白、米黄诸色,由于胎骨为紫黑、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