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南宋“迷你”青铜方鼎背后有着怎样的美丽传说
南宋双耳四足青铜方鼎
说起苍南,也许您最先想到,也许是金乡的那座几度被毁几度重修的文昌阁,也许是蒲城那座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抗倭城堡,也许是桥墩的保留着依山而筑的300余间清初样式古建筑的碗窑古村……
但是,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要为您讲述的却是这些故事以外的另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
虽说是鼎,但它体型却格外地“迷你”。那么,当时的工匠为何将它做成这般小?它的主人又是谁?它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前世传奇
“迷你”造型
反映出时代背景
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
而初见这尊陈列在苍南县博物馆二楼展厅内的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第一个感觉,就是它真的很小。该馆工作人员包绍华介绍,它的通高为13.5厘米,口径为11.8厘米,直耳,蹄足。鼎腹有三角云雷纹,下饰兽足纹,耳上有云雷纹。它是一件典型的仿先秦青铜器造型的南宋时期的青铜方鼎。
“先秦时期的鼎都是体型比较大,像是这种‘迷你’版,是宋代特有的。”包绍华说,青铜器是我国远古文化的杰出代表。自东周以来,受到儒家子弟所崇拜的青铜器,已经开始被仿制;而商周青铜器的大批量仿造,则起始于宋代。这是因为宋代在修订礼典制度过程中,崇尚复古,稽考先秦礼制。宋徽宗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设置议礼局“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宋史·礼志二》),标志了宋代官方大规模仿造青铜器的开始。
“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原料各方面的原因,当时仿制的青铜器大多体积不是特别大,但是做工还是很精细的。”包绍华说。
“迷你”主人
是宋代“大学教授”
那么,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的主人是谁?
在苍南县博物馆陈列着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展柜内的背景墙上,就标注着它的主人。此人,正是黄石。
据民国版《平阳县志》人物志黄石传记载,黄石,字圯老(公元1110——1175年),南宋温州平阳松山(今苍南桥墩)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0年)戊午科进士。
包绍华说,根据这本县志的记载,黄石的父亲黄理在太学是有声望之人,赠官至朝奉郎,秩正六品上;而黄石先后任福州州学教授、西外敦宗院宗学教授、南外宗学教授、建康府学教授,后曾主管台州崇道观,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一名管教育的官员。
该县志还记载了一件:“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帝完颜亮发动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全部出动,进攻南宋。南宋名臣虞允文召集宋军将士抗击金军,在采石几次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当天夜里进完颜亮的大营,把他杀死。完颜亮一死,金兵就撤退了。议者争欲乘机进取,会宋高宗视师金陵,黄石独陈八事,谓宜按甲休兵,徐俟其变。”包绍华说,可见,在这场著名的采石大战中,黄石也曾发表过自己的意见。
南宋淳熙二年(1175)黄石病故后,黄裒然成为松山黄姓后起之秀,在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夺得武状元。而根据民国版《平阳县志·黄石传》记载可以得知其与黄石为同族。
-今生故事
修建桥墩水库时
被意外发现
那么,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是怎样来到苍南县博物馆的呢?这故事还得从1971年说起。
1971年11月,平阳(今苍南)桥墩水库某工程施工时,发现了南宋淳熙年间黄石夫妇及其子黄尚夫妇合葬墓各一座。当时,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中出土的文物有圹志(即墓志)、瓷器、青铜器和玉印等,其中青铜器有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以及青铜钫、编钟等。1981年,因原平阳县析县,鼎和钫文物拨归苍南县博物馆(原苍南文化馆文物组)收藏。
包绍华说,在2015年苍南县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前,由于没有展厅,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以及其他一些文物都只能“锁”在库房内。而在正式开馆后,随着它们的“面世”,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和欣赏。
包绍华介绍,目前,由黄石墓出土的文物有20余件收藏在苍南县博物馆里,还有部分收藏在温州博物馆和平阳博物馆内。而收藏苍南县博物馆的文物中,除了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外,还有一枚南宋象钮玉印,印面刻阴文“石”字,判断为黄石本人的印章。
送襄阳博物馆
“还原”方鼎
在展柜前,包绍华说,如今看到的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之所以有这么“好”的面貌,其实是经过专家的巧手修复的。
其实,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出土时,是存在一些破损情况的,其中一足还存在断裂的情况,底部还破了个洞。包绍华说,2014年前后,有位同事从湖北襄阳博物馆调到馆里,看到后就提议说可以将它和另几件青铜器一起送到襄阳博物馆请专家进行修复,并表示这位专家非常厉害,甚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些青铜器都是找他修复的。“因此,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我们将包括这尊南宋双立耳青铜方鼎在内几件青铜器送到了襄阳博物馆,经过几个月的修复,出来的效果还是非常的好。”
而在修复好后,正好赶上了2015年苍南县博物馆正式开馆,它就以“完整”的面貌展示在市民面前。
@新闻+
近日,《润物锡无声——传统锡器匠艺文化展》在苍南博物馆一层临展厅开展。本次展览由温州博物馆、苍南县文广新局主办,苍南县博物馆、瑞安杨衙里博物馆联合承办,展览时间持续至2018年4月15日。记者: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