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足珍贵的南宋哥窑三足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哥窑是宋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南宋时期,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龙泉各设一窑,烧造瓷器,生一之窑出品称哥窑,生二之窑出品称弟窑,弟窑也称龙泉窑。但哥窑窑址至今未发现,故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哥窑以开片“金丝铁线”著称于世,所谓“金丝铁线”即黑色的大开片与黄色的小开片交错形成,纹片还有“鱼子纹”和“百圾碎”的俗称。釉色有粉青、灰青、月白、米黄诸色,由于胎骨为紫黑、铁黑,器口边缘釉薄及底足无釉之处露出胎骨的本色,犹如铁质,故称其为“紫口铁足”、“聚沫攒珠”。

 

  本件藏品是一件南宋哥窑双耳三足炉(见图),通高14.7厘米,口径11.1厘米,三足炉是仿西周青铜鼎式样烧制,炉两边对称竖双耳,唇口、鼓腹,腹径比口径大,炉体中间起阳线,底承三支管形足,足中空,足底黑色,即铁足。炉体满釉,釉色米黄,釉面布满金丝铁线,阳线上部开片较大,下部、足部开片较小,炉内底有铁褐色六处支钉痕。瓷釉的开片裂纹原是一种窑病,是胎体与釉面的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的瑕疵,但是珍珠就是瑕疵的产物。釉面的金丝铁线开片深受人们的追捧,于是南宋的窑工们刻意烧制这种裂纹效果,粗疏的黑色纹与细密的黄色纹同时交错,形成了金丝铁线的裂纹缺陷美,这就是哥窑区别于其他窑器的特征。

 

  哥窑与宋代汝窑、官窑等不同,未见宋史记载,直至元代《至正直记》中有哥哥洞窑的记载,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出现了关于哥窑的论述,曹昭认为:哥窑有新旧之分。因为哥窑的开片受到人们的欣赏,故从南宋以后仿品不断,明成化(公元1465 1487年)和清乾隆(公元1736 1795年)的仿造品,最为神化相近,是当时有名的哥釉瓷器。

 

  本件三足炉藏品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鉴定为:禁止出境的南宋哥窑瓷。虽然从尺寸上看,这件三足炉并不高大,但其造型隐隐透出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霸气,气势雄伟,富有震撼力,而这种气势是后世一切仿品所不具备的。炉体内外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缩釉棕眼,釉面光滑莹润,叩之瓦声,带有一种熟旧温润感,是件传世不多、弥足珍贵的宋代哥窑艺术珍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