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历经长时段考古挖掘,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编纂与修改,集结而成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12日正式出版,备受考古界关注。 当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研讨会上,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襄汾陶寺》是由多位考古学家参与编写,通过15个专题对陶寺遗址考古资料做了科技检测分析,代表了中国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攻关的学术范式...
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1978年至...
历经长时段考古挖掘,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整理、编纂与修改,集结而成的《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于12日正式出版,备受考古界关注。 当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研讨会上,报告主编、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高炜介绍,《襄汾陶寺》是由多位考古学家参与编写,通过15个专题对陶寺遗址考古资料做了科技检测分析,代表了中国史前考古与现代科技手段联合攻关的学术范式...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古国”展正式开幕 时间: 2015年9.月29日 -2016年1.月3日 地点: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 玉牌饰 玉琮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古国”展于2015年9月29日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与良渚博物院共同举办,展出184件(组)良渚古国遗珍及24件良渚文化相关文物。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忻州地区关于五台山的民谣谚语是最多的。如流传全国的民谚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普陀,即浙江省东北部莲花洋中的普陀山。峨嵋,即四川省峨嵋县西南的峨嵋山。九华,即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此三山与位于山西的五台山合称为“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的地位和声望是无与伦比的。自古以来,它就是佛教信徒朝山礼拜的首选之所,现为我国5A级景区。 寺庙多是五台山的一大特征。民谚说:“穷山石头多,名...
由良渚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交流合作举办的《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古国展》于日前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一号展厅开幕。本次展览是良渚博物院延续2014年5月初引进广东省博物馆举办《南国石韵——广东四大玉石精品展》双方交流合作计划中的一项互动内容。两馆历经9个月的精心准备,挑选了良渚古国周边遗址发掘出土的184件(组)的良渚文化精美器物,其中玉器总量占了整个展览的90%以上。含国家一级10件、二级8件...
临汾地区临汾城西南5公里的伊村是尧帝的出生地。如今,人们来到临汾东端郭行乡涝河北岸,可以看到一个高50米、周长300米的黄土堆,这就是尧陵。当地民谣用“青山不老水长流,水绕山环土一丘”来描述尧陵的朴素、简陋。临汾城南3公里处建有尧庙,规模雄伟,布局疏朗,内有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因为尧王与四大臣被誉为“五凤”,所以建了“五凤楼”。民谚说:“一凤升天,四凤共鸣”,寄寓着人民对天降仁君、君臣...
打开手机,下载海盐县博物馆APP,不仅能看到海盐县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图文介绍和语音讲解,还能通过屏幕观看馆内3D实景,全面了解海盐的“前世今生”……近日,海盐县数字博物馆工程正式启动建设,今后只要点击智能手机屏幕,随时随地都能轻松浏览海盐5000年历史文化。 数字博物馆就是将整个博物馆环境制成3D模型,浏览者能在虚拟的博物馆中随意浏览,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三维仿真展示,查看各种藏品的相关信息资料,通...
与苏州联系密切的良渚文化,已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昨天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失落的良渚文明——从草鞋山遗址谈起》公益讲座上,考古专家、市考古研究所长张照根提出,良渚文化与之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苏州城东可能存在五千年前大型聚落等新观点。 考古研究发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苏州一带先后出现过三种文化,即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60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60...
观众欣赏五千年绘画工程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来自基层的震撼。6月10日,2015中意世博组委会和中国艺术书画院主办的五千年绘画工程作品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据悉,此次展览为期三天,至6月12日结束。 世界珠宝协会养生珠宝商会主席胡晓丽主持开幕式 米兰世博会威尼斯水馆•意中联合馆商总致辞 米兰世博会威尼斯水馆•意中联合馆商总在台上致辞时表示,任伟院长和他的团队...
研究古代的文字,是一种特别迷人而神秘的事儿—— 2年前,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一件残石钺上,发现了几个类似现代汉字的符号,其中最为清晰的是石器一面右上角类似“郑”字的文字。 一件余杭南湖出土的良渚时期陶罐上,有多达12个刻画符号,其中一只憨态可掬的类似老虎的形象,曾引起古文字学家的热议,有专家推测陶罐上记录的是古人网捕老虎的情况。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良渚——良渚文化距今约530...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4200多年的陶寺遗址已经进入早期文明时代。这比学界一般认为的中华文明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前推了500年。陶寺遗址也成为佐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牵头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日前说。 王巍是在山西省临汾市召开的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这一会议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临汾市委、市政府主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