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兴教寺申遗相关情况说明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通过国际间的协作,加强对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的保护,使之永续传承。中国于1985年加入该《公约》,成为缔约国之一。西安是中国文化遗产集中分布的重要地区,有责任、有义务按照世界遗产保护要求,加强对本地区各类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自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以来,前期...
丝绸之路一直被认为是东西互渐和文化交融的重要通道。唐初玄奘西行,就沿着这一古道远赴古印度取经。 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一直留存着很多未解的谜,有待学界破解。比如,丝绸之路穿过古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史料中也有记载表明,昔日玄奘取经后回国就曾途经这里。但他走的是哪条路?从哪个山口翻越?今人一直不清楚。 在考证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集结起一支科考团队,尝试通过一系列现代科学技术...
图为兴教寺宏闻法师24日在介绍滑坡情况 图为毗邻兴教寺修建的高压铁塔 因供有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灵塔闻名遐迩的西安兴教寺,目前面临山体滑坡、高压铁塔的双重威胁。兴教寺宏闻法师2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兴教寺三面靠塬,多年来存在滑坡危险,新建的铁塔距离寺院不足百米,不仅会加重滑坡,且破坏寺院历史风貌,违反中国文物保护法。 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处,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奘...
图为兴教寺宏闻法师24日在介绍滑坡情况。张远摄.图为毗邻兴教寺修建的高压铁塔。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处的兴教寺,因供有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灵塔闻名遐迩的西安兴教寺,目前面临山体滑坡、高压铁塔的双重威胁。
中新网陕西铜川3月11日电(贺向前 连莲)为纪念唐玄奘圆寂1347周年,一座高4米30多吨重的翡翠玉观音9日(农历二月初五)被安奉在唐玄奘圆寂地陕西铜川玉华宫,包括当地政府、宗教界等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了安奉仪式。 位于陕西铜川市西北郊玉华镇的玉华宫是唐朝佛门圣地,法相宗之祖。从兴建到衰亡,经历了仁智宫、玉华宫、玉华寺三个阶段,历时近60年。唐高宗崇信佛教, 即位后改玉华宫为寺,作为向北部边疆传播...
唐玄奘不惧艰难去印度求取佛经、宣扬佛法的精神,至今为人所称道。不久前,我去河南偃师叩访了玄奘故居。 唐玄奘于唐贞观三年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1335卷。纵观玄奘一生,清苦艰难,现存的故居也难遮久远的荒凉。 故居内的慧泉亭里有一口古井,据说为玄奘祖父陈康所凿。井深25米,水质好且甘甜。传说长饮此水,能疗愚去疾,长生不老。玄奘自幼饮用,故聪慧...
那烂陀大学遗址的红砖建筑残骸。 红砖建筑残骸。 那烂陀大学遗址的雕塑唐朝玄奘高僧1300多年前历经跋涉前往那烂陀寺寻找“真经”时,那烂陀寺那优美的建筑和万人争颂佛经的景象令人振奋。然而,作为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那烂陀寺却因800年前的一场战火毁于一旦。今年8月,印度国会批准了重建那烂陀大学的计划,这让印度学者再现那烂陀辉...
《金陵新志》相关记载。 北宋玄奘塔记。 南京三藏塔。 分供玄奘大学之玄奘法师顶骨舍利。 7月12日,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寺为期一个月的盛世重光瞻礼活动结束。其实,大报恩寺不仅藏有佛顶骨,也曾藏有唐代高僧玄奘的顶骨。玄奘圆寂后葬于陕西白鹿原,如何辗转来到南京,其间又有着何种曲折而传奇的故事? 玄奘圆寂, 初葬陕西白鹿原 舍利是僧人的遗骨,对于僧人、佛家来说是至宝。 玄奘...
佛足印石刻 佛足印题记残石 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铜川市玉华山的一个山沟里,出土了一块残破的石刻,石上刻着一对巨大的精美脚印,堪称艺术精品。这块石刻的出现,震惊了文物界与佛教界。经考证,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佛足印雕刻,更为可贵的是,后来出土的佛足印题记残石上雕刻的题记,正是玄奘当年亲笔所书,是目前所能确知的玄奘的亲笔字迹。一件传阅千古的佛足印石刻,见证了一代佛学大师玄奘西行取经的壮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