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故里访僧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玄奘不惧艰难去印度求取佛经、宣扬佛法的精神,至今为人所称道。不久前,我去河南偃师叩访了玄奘故居。

唐玄奘于唐贞观三年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1335卷。纵观玄奘一生,清苦艰难,现存的故居也难遮久远的荒凉。

故居内的慧泉亭里有一口古井,据说为玄奘祖父陈康所凿。井深25米,水质好且甘甜。传说长饮此水,能疗愚去疾,长生不老。玄奘自幼饮用,故聪慧无比,取经路上屡屡化险为夷。井台上放一小桶,我们纷纷系而取水品尝,笑曰要讨一个吉祥。

慧泉亭边有一棵“皂抱龙凤槐”,即皂角树的怀里又长出一棵槐树来,此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玄奘即将西天取经时,手抚树干曰:“我将西天取经,你何不向西长?待我回还时你要向东长。”此树果然在玄奘西行时向西长,归来时向东长,如此才有了这般模样。如今,一些善男信女专程来此烧香跪拜,为的是求龙凤胎。

踱步前院,有青砖瓦房,名曰慈恩堂。小院里修竹数竿,石笋数尺,一缸荷花,几丛幽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简朴清新,宁静雅致。走进光线暗淡的卧室,墙上挂着字画,桌上摆放佛经,似乎在叙说古老的取经故事。最显眼的还是居室内的一张老式睡柜,年代久远,已成黑褐色。睡柜外面是木格花窗,窗外又是滴翠新篁。据故居工作人员介绍,当年玄奘故居实际上并非如今的砖瓦结构,而是茅屋土墙。后人为了长久保存留念,才改建成现在这个样子。

走进西厢房,屋内展示有图片、文字和经卷。品读这些展品,仿佛看到玄奘赴印度取经的曲折经历,感受着他19年呕心沥血翻译经卷的执著。在西厢房不远处,有一座白玉石玄奘雕像,玄奘法师端坐莲花台上,神采奕奕,双眸和蔼地在注视着来访者。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