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杨永良在自家的院内纺线(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摄 在熙熙攘攘的展会现场,杨永良坐在一台古老的木质织机前,五颜六色的羊毛线在他的手下慢慢延展成花色精美的地毯,他的表演吸引了许多参展商和观众的驻足。 在2018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上,杨永良受邀参加现场编织表演。本次展会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400多家企业以及印度、伊朗、阿富汗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50家企业参加展会。 ...
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许军摄 2016年8月,南京市委外宣办与国内公益组织“稀捍行动”联合发起“手艺创承、非遗复兴——国际设计师南京驻地计划”,两年间邀请了不同领域的23名设计师驻地南京,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创造具有南京文化基因的新产品。2018年名城会宣布,致力于南京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驻地计划第二季正式启动,意大利著名产品设计大师O-doFioravanti在6月29月至7月2日在南...
学员们正在认真研讨刺绣花样。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小摆件上的刺绣元素。本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有这样一个培训班,这里恰好有我多年来梦想学习的东西。参加培训班后,让我快速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特别是了解了各民族对刺绣艺术那种强烈的热爱,这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和艺术创作有了更足的底气。”正在石河子大学参加文化部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群...
刘坤庭在工作室内制作陶瓷 王骁金龙 摄 编者按:湖南是非遗资源大省,全省共有各级非遗传承人4099人。他们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湖湘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即日起,本刊推出“湖湘非遗匠人”系列报道,选取部分非遗传承人代表,报道他们传承非遗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精神、倾囊授徒的胸怀。希望以此在全社会形成敬重传承人、弘扬工匠精神、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在日前...
陈万能的儿子陈志升在“万能锡艺馆”介绍锡艺雕刻作品。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锡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器中即有锡的成分。可如今,锡器早已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锡匠这个行当也日渐没落。不过,在台湾中部的鹿港小镇,有一个家族代代传承这项技艺,并在传统锡器基础上,开拓新题材、创造新技法,推出了别具一格的锡雕艺术品。 在闽南话中,“锡”和“赐”同音,寓意吉祥赐福。因而锡器得以...
4月26日上午,“张士达先生古籍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武心群主持了此次会议。张士达先生的弟子们:甘肃省图书馆师有宽、国家图书馆刘建明、朱振彬、刘峰、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潘美娣、南京图书馆毛俊义、杨来京、江西图书馆温柏秀、南京大学图书馆专家邱晓刚,南京莫愁高级职业学校特级教师戴学彦、栖霞寺静善法师、张士达先生的家属、鼎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黔等参加了此次...
2018年4月23日上午9点,第六场风筝制作技能培训在澜创园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这是93号院博物馆为大栅栏街道意向就业人员带来的风筝制作培训最后一场课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氏风筝”第三代传承人张蕾女士,在这节课指导学员将绘画好的风筝画片糊到骨架上。“扎、糊、画、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糊风筝。张蕾女士对沙燕制作的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学员聚精会神的学习,终于制作出了精美的...
2018年4月1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孙家村,70岁的孙树秋,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内,专心致志的制作着小木船的零部件。摸一摸金头、虎牙、护腮鸟,围着这个1.2米的风船转上一圈,孙树秋觉得触手已很光滑。打开工作台上的一个小纸盒,数十个黄豆大小的打着小孔的木珠子哗哗作响,再拿起墙角晾干的两张大木帆——他准备给这艘风船支上帆了。 日照渔业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与渔业相关的民俗和手...
鲁班的传说自古以来家喻户晓。鲁班不仅是大工匠的典型,而且早已成为神匠鬼工的祖师爷了。《述异记》里有一则短小的传说,说鲁班制作的一只大石龟夏天能游到海里去,冬天可返回到山上。从这则传说看,鲁班是一个奇巧的石匠。这就难怪民间石匠、木匠都尊奉鲁班为本行业的祖师了。旧时木匠作坊为鲁班年年办“社”,纪念庆贺,民间谚语中以“班门弄斧”而誉鲁班之绝巧,都说明了技工在历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实际...
学手艺是苦活儿,不少人学着学着就跑了,我甚至期待这个行业能招收些聋哑孩子学习。 北京的国都史已近900年,历代王朝都会从全国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到京城为宫廷服务献艺,久而久之,形成了浓郁的“京作”地方特色。在这众多的艺术品种当中,玉器、景泰蓝、牙雕、雕漆是典型的“宫廷工艺”,它们与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从今天起,本版特开设“编辑走基层之寻访燕京八绝传承人”专...
500娃娃南京学“非遗” 传承中华古老技艺
凡非遗技艺皆有其珍遗之处。汲古阁在50余年的历史过程中,发掘保护了拓片的技术,并开创了用多种矿物颜料制作的彩色拓片。石刻碑板留存不易,技艺传承人逐年老去。传承之不易 — 难上加难,收藏之不易 — 少之又少。我们身边的这一项非遗是否能永远让我们感受他的技艺之美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都孕育着独属于此地的风情,东北的种种民俗就如同黑土地上生长着的瑰宝,透着古朴,热烈和豪放。在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件件老物什、一种种传统技艺,包含着的是浓浓的年味儿和深深的乡情。 在东北,过年的味道很多种,剪纸就是其中的一味。作为满族剪纸技艺继承人,关云德的“年”来的很早。 他的剪纸粗犷、豪放、浑厚、古朴,题材种类繁多手法多样,采用剪子铰、香头烧...
木业,是专门以木材为原料加工制作器物的行业。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梅山古艺将梅山地区“百匠”叫“手艺”。工匠如石匠、木匠、篾匠、瓦匠等,他们大都身怀绝技,具有鲜明的梅山文化烙印,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匠人以师带徒的形式,让民间技艺代代传承。 一、梅山地区木匠技艺简述 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在梅山地区,木匠为匠人之首,民间有“木秀才”之誉称。木匠,又分为大作、圆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