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英博物馆将从22日起展出8具木乃伊,通过高科技为参观者讲述木乃伊背后的故事,包括他们的生与死。 持续至11月30日的这一展览,题为“古老生命,全新发现”。博物馆科学家利用CT扫描与先进的3D成像电脑技术,将这些古老木乃伊重新展示给观众,包括他们内部的3D图像,以及利用3D技术复制的陪葬物品。 利用高科技手段,科学家从层层包裹的木乃伊得到很多新发现,比如一具木乃伊头颅内还残留着用于...
5月19日,苏州市博物馆协会召开第八届苏州市博物馆馆长论坛。苏州20余家博物馆的馆长齐聚一堂,围绕“博物馆科技应用的探索、实践与思考”的主题,共同探讨了现代科技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思考。各位馆长从各自博物馆的特色阐释了科技在藏品保管、展览陈列、宣传教育及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其总结的经验及所形成的理论对博物馆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科技应用打造智慧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移动应用APP2....
防雷系统 故宫中有些区域平坦宽阔,所以雷这个不速之客也经常来“访问”,成为引发火灾的一大诱因。正因如此,安装最先进的防雷设施一直是故宫博物院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故宫博物院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开始文物建筑防雷建设,目前已在大多数文物建筑上安装了防雷设施,这些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极),能够有效地将故宫上空的雷电通过避雷设施引向地下,从而保护文物建筑免受雷击破坏。自2002年...
修复人员正在清理青铜器上的铜锈 刘修兵 摄 飞机航拍、CT扫描、3D建模,乃至最近大热的3D打印,这些“高大上”的科技名词对于文博领域早已不再遥远,已经在考古、文物保护方面大显身手。近日,记者前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参观了文物标本库房和文物科技修复保护中心,零距离感受科技手段对极富特色的巴渝历史文化的探寻与保护的历程。 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收集 大规模、高精度的田野考古绘图是...
修复人员正在清理青铜器上的铜锈 刘修兵 摄 飞机航拍、CT扫描、3D建模,乃至最近大热的3D打印,这些“高大上”的科技名词对于文博领域早已不再遥远,已经在考古、文物保护方面大显身手。近日,记者前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参观了文物标本库房和文物科技修复保护中心,零距离感受科技手段对极富特色的巴渝历史文化的探寻与保护的历程。 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收集 大规模、高精度的田野考古绘图是进一步...
在杭州,两座千年古塔成了近期人们出游的搜索热词。 4月10日,六和塔在经历343天的大规模保养性维护后,重新开门迎客。 5月1日,白塔公园正式开放。白塔在沉寂多年后,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两座古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隔不远,彼此相望,一个雄厚稳重,一个秀丽端庄,在经历古人智慧营造,今人悉心修复后,先后重新亮相于钱塘江畔,成为杭州旅游的文化地标。 六和塔“别来无恙” 六和...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由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近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其中重度以上腐蚀的馆藏文物达230多万件,占被腐蚀文物的 16.5%。 受自然老化、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文物藏品在无声无息中走向损毁。在抢救濒危文物的同时,如何通过监测和改善保存环境,帮助文物“延年益寿”是摆在众多博物馆面前的一道课题。故宫博物院自然也不例外。 ...
在卢浮宫经常可以看到临摹名作的艺术爱好者本报记者樊炜摄 现代科技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编者按: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已备案博物馆达3866家,在展览、陈列、记录、保存、管理文物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运营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凸显——注重形式而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趋于静态和单一作业,缺少多元化经营,偏重内部消化少有交流互动……如何让静态的...
中国文物网(编辑 白頔)随着全民收藏热潮的不断高涨,我国艺术品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局面。与此同时,那些由来已久的鉴定积弊问题也越发突显出来。艺术品鉴定行业乱象丛生,不仅挑战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严肃性,也打击了公众参与艺术品收藏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出现了不少受到鉴定乱象侵害的藏家主动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件。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决鉴定行业所存在...
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繁荣景象的背后也伴随着大量造假现象的出现。而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以往的传统鉴定方法已经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造假新手段。因此,寻找新的鉴定方法也成为了目前鉴定行业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那些由来已久的鉴定行业乱象,不仅挑战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严肃性,也打击了公众参与艺术品收藏的积极性。近日,中国文物网采访了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副会长、国珍府文...
对着手机喊一声“乾清宫”,不仅能马上收到图文介绍和语音讲解,还能透过屏幕观看周边3D实景;站在国博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前,用手机扫描说明牌上的“二维码”,就能迅速了解到这件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开始变得“触手”可及。 微信应用彰显个性 继微博之后,国内博物馆又纷纷开通官方微信。截至目前,已有百余家博物馆公众号上线,其中既有国家级博物馆,也有县区博物馆,甚至不...
“一件在泡水状态的青铜器从脱水到定型一般要1年半到两年半,而尺幅较大的丝织品修复就要更长时间。‘慢工出细活’是文物修复的规定动作。”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 这番话,道出了目前我国腐蚀文物维修遇到的瓶颈之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关键技术未能突破;修复工艺复杂,周期长”三大瓶颈让大量文物处于不可抗拒的损害中。 据励小捷介绍,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腐蚀文物的抢救维修。“十一五”期间投入6亿元,改善博物...
2月18日,在北京四季酒店的北京厅,上海龙美术馆正式举行苏轼《功甫帖》媒体见面会。在近两个月倍受争议的《功甫帖》拍卖原件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引起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也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前来一饱眼福。《功甫帖》藏家刘益谦对外公布了《功甫帖》高清影像资料和技术鉴定结果,否定此前上海博物馆指这件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结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