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博物馆:科技让藏品"活"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卢浮宫经常可以看到临摹名作的艺术爱好者本报记者樊炜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代科技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编者按: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已备案博物馆达3866家,在展览、陈列、记录、保存、管理文物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运营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凸显——注重形式而缺乏专业管理人员,趋于静态和单一作业,缺少多元化经营,偏重内部消化少有交流互动……如何让静态的藏品“活”起来、如何让固定的博物馆“动”起来,已然成为博物馆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有了策展人   博物馆才有灵魂

 

      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功能能否实现运营是否成功,除了要有明确的博物馆政策外,馆长所领导团队的成员是否称职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其中,最核心的成员就是策展人,因为策展人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可以促发博物馆的兴盛发展。

 

       利用有限的藏品和空间,为参观者提供最难忘的观赏体验——这是博物馆策展人所要发挥的作用。在西方,博物馆策划一个展览往往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选定主题到选取展品,从设计布展到宣传推广,策展人都扮演着最为核心的角色。从一个特别的主题切入,对现有藏品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往往能够让“晦涩难懂”的文物活起来,真正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鉴于博物馆对专业策展人才的需求,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策展人培养制度。这些策展人的专业背景通常是艺术史和博物馆学。近20年来,一些博物馆或美术馆开始设立当代艺术策展人职位,这些人员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有艺术史、博物馆学、艺术批评、艺术管理,也有专门的艺术展览策划学。

 

      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中,策展人往往会对博物馆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来以法国卢浮宫为例,截至2012年,共有东方文物部、埃及文物部、希腊文物部、伊斯兰艺术部、艺术作品部等8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保管者(法国的保管者既是保管者又是策展人)。这些保管者大都毕业于法国国立文化遗产学院。他们在了解本部门、本馆收藏的同时,还必须了解其他博物馆,甚至国际知名博物馆的馆藏,以便进行研究、出版著作,或是提供新的展览思路。以一个时期、某位艺术家或是某种艺术风格为指导,以清晰、简单的方式,让所展出的主题更为新颖,所选艺术品更为有趣,讲解方式更容易让游客接受。保管者在卢浮宫各部门都是核心人物。他们不仅与法国其他研究机构有密切联系,也必须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及策展能力。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