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7年8月18日,宁夏固原博物馆率先在全区实行免费开放。今年以来,随着全国公益性博物馆的全面开放,我馆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要求精神,力求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根据免费开放以来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馆及时出台各项应对措施,强化软硬件的建设。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六万多元,更新了监控安防设施,将原有的卡带式录像设备改造成更易操作,更可靠的数码录像设备。根据免费开放工作中各...
8月2日,国家文物局团委书记刘华斌,党办主任梁立刚带领“重走长征路”团队一行在宁夏自治区文物局陈坤局长、宁夏固原市博物馆韩彬书记、陈云霞副馆长的陪同下,来到革命老区西吉县。 在全国文明村单家集,国家文物局领导在“百年老校”——单民小学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捐赠仪式,为单民小学100名小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具,刘华斌书记在捐赠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鼓...
8月6日至8日,宁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炯华率领视察组一行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文化厅领导陪同下,对全区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塔、秦长城,须弥山石窟,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中宁大佛寺、中卫高庙、固原古城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固原博物馆、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实地视察,并与所在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座谈,听取汇报,交换意见,重点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春向隆德县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牌匾 7月7日,宁夏隆德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称号,成为全国第五个书法之乡,也是西北唯一一个书法之乡。隆德书法、绘画、剪纸、泥塑等民间工艺源远流长,“工书擅画”之风历代承传,素有“书画之乡”的美誉。 参观者细品隆德农民收...
宁夏古长城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及修筑年代跨度之大而享有“长城博物馆”的美誉。就是这些拥有极大文化、历史、建筑、艺术、军事价值的宁夏古长城,在当地却被“开肠破肚”。古长城肆意被破坏的背后,文物保护部门面临诸多尴尬与困惑。 宁夏古长城保护困局 2008年5月1日,赵实骑着自己的三轮越野摩托车,载着两位从西安来的朋友,越过黄河,风尘仆仆地奔赴距离银川...
乳齿象化石 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于4月24日在青铜峡市峡口镇采沙石厂1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 此次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点地处牛首山北麓的丘陵地带,属冲击层,且地层较为复杂。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最深处距地表约10米,最浅处5米左右;有些化石由于受地层潮湿影响已成粉状,只有一些较大规格的保存较好。在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有腿骨化石、肋骨化石、牙齿化石等,腿骨化石...
贺兰宏佛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潘昶乡红星村东的一座废弃寺院内。塔高28.34米,建在由黄土夯筑的地基上。该塔始建于西夏晚期(1180-1190年),距今约八百年历史,明、清等朝进行过修葺,是我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近日,贺兰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组织干部职工到塔区义务劳动,对宏佛塔内乱搭乱建和随意摆放的木头、砖块等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并在塔东西两侧栽种补植侧柏、松树、槐树、新疆杨等树种百余棵和...
近日,宁夏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鸽子山遗址有铁丝网进行圈地围护,形成了保护屏障。该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11000多年的历史。因遗址地处偏远地带加之近年来该地区进行基本建设,新建风力发电厂、石灰窑等,对该遗址保护形成很大威胁。为了将鸽子山遗址严加保护,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筹资2万元,对该遗址用铁丝网进行了护围,栽了界桩,竖立了保护标志,说明牌。同时聘请了一名文物保护员,签定...
12月6日至7日,宁夏文物局在石嘴山市召开全区岩画保护工作座谈会。银川市、石嘴山市文物局长,银川市、青铜峡市、中卫市、灵武市、石嘴山市、平罗县、中宁县文物管理所以及宁夏岩画研究中心、贺兰山贺兰口管理处负责同志共49余人参加会议。自治区文物局长陈坤作了工作报告,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沈自龙主持会议并进行小结。岩画研究专家李祥石、周兴华、贺吉德应邀出席会议。代表们就我区岩画保护的状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各自...
11月11日,由宁夏佳朋拍卖行执槌的“2007首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将在银川虹桥酒店与各路藏家见面。 据了解,此次亮相的215幅书画、30件古玩杂件都是经过有关专家的鉴定和筛选,其中不乏藏家热捧的收藏精品。值得一说的是,在书画拍品中,既有中国古代书画,也有近现代名家精品,也不乏宁夏的本土画家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此场拍卖不光对宁夏本土画家的作品单独罗列,而且还对这些本土...
现在到宁夏,可以品味到高雅的文化,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和心灵慰籍的,就是那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通过这些博物馆,宁夏的发展脉络,可以尽收眼底;历史的沧桑巨变,可以了然于胸。 自治区文化厅一位负责人欣喜地告诉记者:再有三四年时间,无论你走到宁夏的任何一个市县区,都可以看到一个乃至多个行业性或专题性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这些博物馆,可以让人们了解各行业的发展,熟知各市县的...
根据《西夏陵保护规划》和国家文物局《关于〈西夏陵保护总体规划〉的批复》的指示精神,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于2007年集中力量对六号陵地面遗迹进行加固保护,以提高其防止风蚀破坏和雨水冲刷的能力。为配合六号陵地面遗迹的加固保护,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合作正在对六号陵地面遗迹重点区域有选择地进行清理发掘,目前清理保护工程进展顺利,出土了一批陵园建筑构件。 西夏六号陵是西夏王朝第六代君主...
日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入水洞沟,开始对水洞沟遗址进行自2003年第五次大型考古发掘的第四年度考古发掘。参加这次考古发掘的有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学院等科研教学部门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等20多人,预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重要考古发掘活动。 水洞沟遗址是迄今为止在宁夏境内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人类文...
昨日,自治区文物局对100余名文博工作者进行了专业培训,为全区第二次文物普查提供专业技术人才。宁夏自成立以来,仅于1983年-1985年开展了一次全区文物普查。截止2005年底,宁夏有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2处。此次普查以调查、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本次文物普查将运用信...
记者从第二届“文化遗产日”暨“宁夏长城保护日”活动上获悉,我区将积极发展博物馆事业,重点抓好自治区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建设,到2010年,全区将建成60座各类博物馆。从今年开始,我区将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长城资源调查,三年内完成调查、登记工作,以建立完整的文物资源档案、数据库,制定科学的文物保护规划,重点抢救和保护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