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宁夏平罗玉皇阁开始全面大修。平罗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迄今为止有约580年的历史,后经多次续扩建成为宁夏最大的道观。因墙体风化剥落,屋脊漏雨、主体建筑倾斜,宁夏平罗县决定利用3年时间对玉皇阁进行抢救性维修。第一期工程计划今年内完工,共投资500万元。 新华社发(张万静摄)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罗县玉皇阁开始抢救性维修。 平罗县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经多次续扩建形成了宁夏最大的一处道教寺院,内有城隍殿、三清殿、无量殿、玉皇殿等十六个殿宇。1963年被自治区确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由于玉皇阁建筑群长期处于低洼盐碱地带,受盐碱侵蚀严重,加之风吹日晒雨淋,墙体风化酥碱剥落,屋脊漏雨,彩绘油漆大量皴裂、脱落,顶部琉璃瓦和青灰瓦多...
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初对湖北陨县上宝盖遗址进行了发掘,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其中,2007年1月至2月初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时代涉及商周至汉代,出土各类文物200多件。该项目现已全部结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初对河南辉县赵庄墓地进行了钻探发掘。其中,2007年1月至2月初,...
目前,宁夏已发现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点4000余处,及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做好保护文化遗产工作,宁夏将在3年内建立一套完整的文物资源档案和数据库。 据自治区文化厅介绍,已发现的4000余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点中,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自治区级104处、各市县级232处。 银川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区共有博物馆、纪念馆20个,拥有国有馆藏文物6万余件。此外,宁夏还拥有近百项非物质文...
宁夏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的两名工作人员在运用卫星定位技术对岩画进行定位登记 日前,一则消息让关心宁夏岩画保护工作的人们喜上眉梢。经过二十多年持续不断地考察、研究,现已基本摸清了家底:宁夏共有5个岩画区、42个岩画点,发现岩画总数在4.5万幅以上。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其文化内涵,在国内外都属罕见。此举对于宁夏有的放矢地开展岩画保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人们深知,保护岩画的难度有多大。 宁夏...
出土的棋盘和棋子,玩法很像固原村民的“下方” 墓室还出现了砖石倒人字形砌法,能有效缓解外部压力,保护墓室完整 5月13日,记者在中宁“龙坑汉墓群”挖掘现场...
近日从北方民族大学岩画与西夏文献中心了解到,经岩画专家考证,贺兰山岩画有的作品可能出自同一古代艺人之手。 《贺兰山岩画》大型文献丛书副主编、北方民族大学岩画与西夏文献中心教授束锡红介绍说,岩画专家们经过数年大量调查与考证发现,北方体系岩画中的所有特征,贺兰山岩画基本都具备。这是因为古代北方民族的游牧迁徙,活动范围很大,他们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可能在不同地域留下自己的艺术创造。内蒙古、新疆、甘肃、...
日前,北方民族大学(筹)岩画研究中心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岩画研究人员在苏峪口到贺兰口的5公里山体和洪积扇上发现18组共36幅岩画。在贺兰山北部驴尾沟南侧20多米高的悬崖上发现一组4个岩画符号组成的岩画文字题记,这组岩画已经具有象形文字的雏形。 据悉,由北方民族大学(筹)岩画研究中心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岩画研究人员组成的大型文献专著《贺兰山岩画》项目组从去年到今年对贺兰山东麓涉及银川、石嘴山、吴忠(青铜...
25日从北方民族大学岩画与西夏文献研究中心获悉,距今7000多年的宁夏大麦地岩画图画文字研究进展顺利,岩画专家已发现图画文字2000多个。这一研究成果意味着人类文字历史可能将提前到7000年前至8000年前。 北方民族大学(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与西夏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祥石说,两年多来,北方民族大学与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字专家对图画文字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将图画文字分为26大类2000多个,即将...
宁夏中宁县舟塔乡铁渠村保安寺内近日发现了明代枸杞浮雕。该浮雕被砌在正殿两侧主墙底部的方形石墩上,高近2尺,鹤啄茨果的图案清晰可见。 据了解,前不久,因铁路建设,需要拆除1982年重建的保安寺,热心钻研传统文化的当地人王毅特意将寺内两块石墩上的图案拍下来,后在电脑屏幕上放大细看,发现刻在两块石墩正面的图案中的动物分别是仙鹤和梅花鹿,植物主干以及枝头挂着的果实形态和盛果期的枸杞吻合。考虑到枸杞浮雕...
近日在宁夏灵武市境内明长城旁红山堡“藏兵洞”看到,一条长960多米的洞内出土了大量的盾牌、刀等兵器。据宁夏文物考古专家推测,此洞为明代古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是宁夏发现的保存较完整的古长城立体军事防御遗址。 银川市旅游局副局长李成荣介绍说,2006年8月,红山堡“藏兵洞”由银川市旅游局与灵武市文物部门共同开始清理发掘。文物考古专家根据洞内结构和...
新华网银川4月21日专电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吉思汗很有可能在宁夏海原县境内辞世并在当地秘葬。 据《宁夏日报》报道,4月20日,原西北民族大学蒙古文化历史专家乔日普吉教授说,他运用语音学对该县“海喇都”地名的语义考证发现,此语和《元史》中提到的成吉思汗逝世之地“哈老徒”应是同一个地方。 乔日普吉介绍说,明朝初年成书的《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于...
关键字:成吉思汗 墓穴 成吉思汗或秘葬宁夏海原 最新研究表明“一代天骄”可能在该处辞世 本报讯据《宁夏日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吉思汗很有可能在宁夏海原县境内辞世并在当地秘葬。 4月20日,原西北民族大学蒙古文化历史专家乔日普吉教授介绍,明朝初年成书的《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于1227年征讨西夏时,“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 于萨里川哈老徒之...
宁夏境内到底有多少个岩画点、多少幅岩画?经过20多年持续不断地考察、研究,现已基本摸清了家底:宁夏共有5个岩画区、42个岩画点,发现岩画总数在4.5万幅以上。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其文化内涵,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岩画,是在石头上创作的艺术,堪称无字的史书。宁夏岩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并进行科学考察以来,不断有新的岩画点和新的岩画被发现。20多年来,先后有许多专家学者加入考察、收集、整理、...
5日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得知,宁夏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正式开始,将用3年时间摸清长城资源“家底”。 据参加宁夏长城资源调查的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周赟介绍,此次宁夏长城资源调查按照《全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总体方案》进行。宁夏长城资源调查组将在今明两年集中开展宁夏明长城资源调查,2009年完成战国、秦长城资源调查。宁夏此次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涉及长城本体、附属设施、相关遗存、保存状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