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人员从古墓葬发掘出的两个单耳陶杯和一件方形陶盘 近日,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黑梁湾村发现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古墓葬,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玛纳斯乃至新疆天山北部一带战国到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今年春天,玛纳斯县文物局在文物巡查过程中,发现黑梁湾村有墓葬被盗掘,县文物局立即报告自治区文物局,自治区文物局委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黑梁湾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龙骨坡石器 巫山人牙齿化石 去年,测定巫山龙骨坡有古人类活动的时间是214万年前;而现在,这一时间被提前了36万年。 昨天,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说,通过对这些石器进行测年,今年3月得出最新结果——早在250万年前,巫山就已经有古人类生活居住。 龙骨坡发现250万年前旧石器 它们是一堆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石器,但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被...
5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发现三周年学术座谈会”在敖汉旗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安徽文物考古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在内的二十多家学术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发言。此次会议不仅是对三年中红山文化整身陶人像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于敖汉史前文化的进一步探索。 据了...
近日,马鞍山市含山县清溪镇一唐代民窑被发现,将于下半年进行考古发掘。 据介绍,含山县唐代古民窑在清溪镇汤山一带,已发现三处,最大的一处有10万平方米,小的也有数千平方米。近日,省、市、县考古专家一行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初步确定此古窑址为唐代古民窑,为龙式窑形,为研究含山县唐宋时期人文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对研究皖中地区和巢湖流域陶瓷业的发展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较高的发掘和考古...
该段残墙为府城外侧包砖墙体(原城墙结构为两面包砖,当中填土),位于华盖山南坡广望亭东南,呈西北-东南走向,墙面在东北侧。残长14.8米,南段损毁严重,墙面无存,南端消失;中段有明显的向外倾圮迹象;北段保存相对较好,砖墙厚0.7-0.8米,残深1.8米。因北面有公园游步道和运动广场,故未继续向北勘探。 墙体用青砖砌成,底部挖有基槽,底砖外凸,上部墙体以青砖三顺一丁错缝平砌而成,且逐层向上内收...
日前,考古专家认定,今年4月在九龙坡区走马古镇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清理出的一座古代窑址,确认属于南宋时期的涂山窑遗址。这对进一步探究重庆涂山窑的地域分布、窑炉形制、产品特征等具有重大意义。 4月12日,九龙坡区文物管理所接走马镇报告称,该镇慈云村金银山公墓施工现场发现大量瓷器残片,可能为一处古遗址。九龙坡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踏勘后,初步判定为一处宋代瓷窑遗址。4月14日,市文物局委派...
文物并不一定都需要在博物馆中隔着玻璃观看,重庆渝中区下半城就藏着集宋、明、清故事于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离主城不远的永川则有一处古墓,壁画上的女孩有对高飞的翅膀。昨(26)天,2015年“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网络媒体暨微博达人“重庆考古发现”公众考古活动启动了。本网记者将在考古专家的带领下,和微博达人一起探访重庆城曾经的故事。 研究院内的厕所都堆满文物碎片 昨日下午1点,记...
继今年1月在太和城发现多处古建筑基址后,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文物管理所共同参与的考古调查勘探,近日再次发现一座大型建筑基址,也由此进一步揭开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纱。 房址 图片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古城南7.5公里,苍山佛顶峰麓、太和村一带。太和城原为河蛮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
《东南文化》2014年02期 【摘要】汉代的尺度,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与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而逐步得到深化。汉代尺度的考古发现及其分析表明,两汉时期日常用尺主要有铜尺、骨尺和木尺,其材质、装饰等既有时代性差异,又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且多作为女性用品陪葬。其时一尺的实际长度,西汉和新莽时期一般为23厘米,东汉一般为23.4厘米,可以视作当时的标准量值。在考古学研究中,...
《东南文化》 2015年01期 【摘要】明代各地遍设卫所,徐州卫即是其中之一,卫镇抚司隶属其下。在徐州明代地下城考古中,发现了一组组合式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以五开间的宽大厅堂为中心,两边附有厢房,基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军备物品。根据厅堂前部出土的碑志可知该组建筑为徐州卫卫镇抚司公署。该组建筑基址保存较为完好,结构较为完整,在目前徐州城市考古中较为罕见。 【关键词】明代;徐州卫;卫镇抚...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4年07期 【摘要】 神垕镇是座千年古镇,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然而神垕镇的旅游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本文从省市领导对神垕旅游开发的重视、神垕"两街两园"的科学旅游发展规划等方面谈了目前神垕镇的旅游发展现状,提出神垕旅游的开发和保护必须同步进行,应从建立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机制、保护古镇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去商业化发展之路等方面加强古镇的保护工作。最后...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古码头遗址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保留有大量见证海丝辉煌的水下文化遗存。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馆、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共同合作,组织了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调查工作队,正式开启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近日,调查队传来好消息,泉州沿海水下考古陆地调查报告新鲜出炉。 调查如何进行 水下考古陆上调查,即主要采取文献查寻与实地走访...
5月15日,南召县文广新局文物所专家组成调查组,到该县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的摞摞石山上,对当地群众反映的疑似岩画群进行实地调查,初步认定该处是一处大型岩画群,是史前文明的重要遗迹,与新郑具茨山、方城、鸭河岩画在基本形态上比较接近,对研究中原岩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摞摞石山位于四棵树乡神仙崖、三岔口村交界处南岗组,西距207国道1.5公里,海拔350米,山顶处巨岩林立,怪石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