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华盖山南侧发现一段宋代古城墙遗址

该段残墙为府城外侧包砖墙体(原城墙结构为两面包砖,当中填土),位于华盖山南坡广望亭东南,呈西北-东南走向,墙面在东北侧。残长14.8米,南段损毁严重,墙面无存,南端消失;中段有明显的向外倾圮迹象;北段保存相对较好,砖墙厚0.7-0.8米,残深1.8米。因北面有公园游步道和运动广场,故未继续向北勘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该段残墙为府城外侧包砖墙体(原城墙结构为两面包砖,当中填土),位于华盖山南坡广望亭东南,呈西北-东南走向,墙面在东北侧。残长14.8米,南段损毁严重,墙面无存,南端消失;中段有明显的向外倾圮迹象;北段保存相对较好,砖墙厚0.7-0.8米,残深1.8米。因北面有公园游步道和运动广场,故未继续向北勘探。

 

      墙体用青砖砌成,底部挖有基槽,底砖外凸,上部墙体以青砖三顺一丁错缝平砌而成,且逐层向上内收,砌筑规整。砌法遵循宋李诫《营造法式》的“露龈造”样式。包砖墙内填充山土,内侧立面参差不齐。城砖分为大、小两种规格,大砖长37×宽18×厚8cm,小砖长33×宽14×厚7cm。端面发现有“一”、“二”、“三”、“七”(反文)等数种模印阳文数字或符号,以“二”、“三”居多。

 

      对比我市朔门古门址、谯楼古门址以及杭州、湖州等兄弟城市考古资料,我们认为大小城砖很可能分属不同时期。小砖规格、端面符号均与谯楼早期城砖一致,应为五代吴越国时期。大砖尺寸小于谯楼晚期城砖(年代为元末之后),当属宋代。早晚期城砖杂用是古城重修常见现象。据《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知州留元刚曾重修府城,并建有十座城门,是宋代重修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他记载多为修缮或增筑。留元刚任职温州始于嘉定十三年(1220),因此,本次发现的古城墙大致建于1220——1224年间。

 

      城墙东侧还发现有块石垒砌的多道石护墙遗迹,以最靠近城墙的一道砌筑最为规整,揭露部分长5.2米,高0.6米。石块间垫土夹杂较多晚清民国时期碎砖瓦及青瓷片,其年代当在晚清民国时期。

 

      此次发现的城墙残损严重,且仅为外侧包砖墙,内侧包砖墙体无存,其原因除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拆城行为外,似主要源于城墙西南面的地貌变化。经现场查勘,并对照1937年《实测永嘉县城厢街巷详图》,广望亭南侧原本地势较高,大约因建南部平台而大量取土,地貌完全改观,内侧包砖墙及因此完全被毁。

 

      目前,市园林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古城墙的安保措施,城墙展示方案近日亦将揭晓。(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