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省考古部门近日公布了一座元代“医学教授”古墓的发掘情况,墓志的出土让人们可以一窥这位700多年前“医学教授”的生平。 陕西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段毅介绍,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皇子坡村北。该墓平面略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墓室及壁龛组成,墓室平面圆形,顶部、壁面局部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并有大量淤土,内含残铁钉、朽木灰、骨渣等。 文物中最为珍贵的是一盒青石墓志,揭开了墓主人的...
远离中原的中国南方土司王故都老司城,曾被认为是“蛮荒之地”,最近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表明,这里也有着古代中原大地常见的书院和文昌阁等遗迹,闪耀着中华儒家文化的光芒。 记者近日在湖南永顺县老司城遗址了解到,新近出土或发现的龙纹方形玉砚盒、二龙戏珠纹双池石砚、若云书院、关帝庙、文昌阁等文物或遗址,展现了古代土司统治时期,当地少数民族同胞接受中原儒家文化的历史。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东19...
记者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对秦东陵四号陵园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一座战国秦贵族墓葬礼制建筑。考古专家表示,这对研究秦公帝王陵园礼制建筑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秦东陵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秦都城咸阳之东,此陵墓埋葬着秦始皇的祖先,是其祖父母、父母等先辈的陵区,共有一至四号陵园。据《史记》记载,明确葬于秦东陵的包括昭襄王、庄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六人。 2014年9...
从寨墙遗存部分看,城门修建时应为多层建筑 东西南北有4个城门,城墙全部用青石砌成,墙体有垛口,还有步道。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很像西安城墙?位于镇安的这个清代古寨,确实拥有一个形式酷似西安城墙的寨墙。记者在“五一”小长假期间随省文物局工作人员一同踏勘了这座古山寨。 古寨原为躲避战乱而建 这个古寨叫“大寨”,位于镇安县张家乡三台村。山寨建在四五条山脊中最高一条的顶部,三台村一位85...
我省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临潼区韩峪秦东陵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战国晚期的大型建筑遗址,在先秦时期的秦公陵区内发现建筑遗址尚属首次。 这个建筑遗址位于秦东陵四号陵园内的一个“中”字型大墓南侧,呈“凹”字形分布,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40米,夯筑墙体宽4.8米,北侧因平整土地而遭到破坏。残留的部分墙体两侧,有规律的分布着大量的瓦片等建筑材料,说明墙体两侧原有廊房类建筑。板瓦的纹饰有外绳纹、内...
昨天,有网友报料称,杭州萧山一工地挖出一个铁锚,是清代以前的,这是钱塘江流域发现的第一个铁锚。 随后,钱报记者向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求证,相关负责人确认了这一说法。 4月29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线索,萧山市心北路一个在建工地挖出了一个文物——铁锚。考古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初步确认这是一个清代以前的铁锚。 铁锚的作用,是船只停泊在港湾或者在浅海区域停留停顿的时候,防止船...
记者4月30日从陕西考古研究院获悉,自2008年7月开始,该院对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皇子坡村北的45座古墓进行考古发掘以来,收获颇丰,其中编号为08烟草M42和M43的两座元代中后期的墓葬,相距不足6米,形制保存完整,出土器物较丰富。特别是M42出土有墓志,有明确纪年,系元代医学教授(类似于现在的医学院院长)武敬的墓葬。它的出土,为研究西安地区元代墓葬分期和关中地区儒士群体的境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
4月30日,由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蜀南之谜—雅砻江流域考古大发现》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文物500多件,这些来自蜀南的奇珍异宝引领观众进入一个神奇的青铜世界。据介绍,雅砻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民族走廊,也是西南众多民族发展和繁衍的摇篮。在历经数千年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孕育出灿烂的民族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盐源盆...
考古人员日前首次在山东威海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出土“万历通宝”铜钱及一个元明时期的酱秞瓶。工作人员说,这一明代墓葬为研究明代胶东地区的墓葬结构、葬俗以及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今年3月,威海市温泉镇双寺夼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座古墓,经威海市文管办实地勘察,确认为一座古墓。文管办组织人员日前对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 古墓位于双寺夼村西北约300米处的一个小山包的前坡中部,为...
考古人员日前首次在山东威海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出土“万历通宝”铜钱及一个元明时期的酱秞瓶。工作人员说,这一明代墓葬为研究明代胶东地区的墓葬结构、葬俗以及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今年3月,威海市温泉镇双寺夼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座古墓,经威海市文管办实地勘察,确认为一座古墓。文管办组织人员日前对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 古墓位于双寺夼村西北约300米处的一个小山包的前坡中部,为...
今年3月,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在修建村西文化广场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古墓。经考古人员现场勘察确认这是古代砖室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济阳县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古墓进行抢救发掘。经过近30天的努力,清理出唐代砖室穹窿顶墓葬两座,其中位于东侧的二号墓规模较大,并出土一盒墓志铭,为唐墓研究提供了又一重要资料。 墓主人非常勤政 据考古人员介绍,一号墓位于西侧,是单室穹窿顶砖室墓。由斜坡墓道、甬道...
4月23日,韩城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葬,后经考古人员发掘,最终清理出3只汉代陶罐。据韩城市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4月23日,市区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有两座古墓葬,施工方立即联系了相关部门。该馆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经清理,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发现了3只陶罐。三个陶罐的肩腹结合部刻画有平行弦纹及局部几何形花纹,其中大的一只灰陶罐有明显的彩绘痕迹,极具特色。后经该馆专业技术...
记者胡晓军、通讯员徐卫华日前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鹰潭市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历时半年多的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证实此遗迹为北宋以后龙虎山道教祖庭的主体,现存建筑遗迹体现了明代完整的宫观建筑布局,是我国南方地区迄今所发现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元明清皇家等级的宫观建筑遗址,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宫观建筑实例。 2014年6月,鹰潭市组织龙虎山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