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仕女”一词最早见于晚唐。仕女图,是以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因古代称做官的人为“仕”,“仕女”便是指官府人家妇女,或上层社会的妇女,特别是封建王朝时期的贵族妇女。各朝各代,仕女图家们都塑造了很多优美生动的女子形象,将中国女性之美经由千年延续下来。最有趣的是,根据时代不同,仕女们的美也各具特色,真实反映出了各朝代人们审美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描绘的女子...
安徽宣城疑似千年历史的古城墙水门被拆除连日来引发网友关注。新华社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施工方已将所拆石块标记保存。当地文物局专家认为,该水门年代并不久远,文物保护价值不大。 6月底,宣城论坛上网友“小鸣”发帖称,在古宣城“九街十八巷”之一的槐树巷内,有一座小拱桥被拆除,而这座小拱桥的东西两侧连接着宣城的古城墙,是曾经的4个水门之一。随即有媒体报道,因宣城古城墙始建于南唐,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据此推...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棒香等带有插孔的基座。是古代庙宇或宗祠按前的焚香工具之一,同时也被用作改善居室环境而焚香的用品,至今已有千年历史。香插的高度、插孔大小及数量有各种不同款式,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香品。如图所示是一件有着百年历史的瓷质香插,上面塑有简单的线条纹饰,挂酱釉,通体高3.6厘米,底部直径达4.8厘米,这一设计保证了器物在摆放和使用时的稳固状态。此外,器物最上方正中处有一孔眼贯穿至底部,以便...
这是一件旧《斗茶图》绢本设色镜心(见图),作者佚名。有了这件旧《斗茶图》,便有兴趣研究唐宋时期的斗茶的闲情逸闻。 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烹煎,利用沸水震破茶叶细胞获取茶汁。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茶叶烤香。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茶水行商提供了市场。揉捻技术问世,茶饮慢慢进入冲泡时代,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
夏日傍晚,穿过芝英一条条悠长的街巷,走过一座座相连的祠堂、宅院,蹚过这个千年古镇的繁荣与沧桑,在紫霄观前驻足。 紫霄观历经千年风雨,已满目沧桑。能进去的,只有东厢房的院子。这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地方,然而,门口一块陈亮撰写的《紫霄观重建记》隶书石碑,叙述着这个院子的不同凡响,记录着紫霄观走过的历史,以及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起过的波澜。 建筑已经老旧,楼墙屋瓦陈迹斑斑。一个生人的闯进,...
在不少南宋时期西湖十景的画作中,都能看到“双峰插云”。比如,叶肖岩的《两峰插云》中,南高峰与北高峰在白云生处遥遥相望,两座山峰上各有一座宝塔,恰如擎天之柱,直插云霄。然而,熟悉西湖群山的人都知道,无论南高峰还是北高峰,如今都没有古塔矗立峰顶,它们去哪儿了?6月20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杭州南高峰塔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南宋版“双峰插云”的制高点之一重见天日。 南高峰海拔257.2米,峰顶...
河南省会郑州官方欲复兴千年“商都”盛景,已启动建设包含宫殿遗址公园在内的历史文化区项目。 郑州市政府6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述项目规划方案。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吴福民表示,将把商都历史文化区打造成历史、文化、创业、科技为一体的历史文化片区。 距今三千多年前的郑州商城是商王朝中期的都城,亦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现存同时期规模较大的王都遗址。该遗址现存郑州城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商代文化层及...
“中方好神奇啊!”6月9日下午,在陆续参观完中方县职教城考古工地、县文物管理所之后,怀化市中方县中兴学校七年级的学生潘毅轩情不自禁地对周围的同学重复道。 9日,中兴学校里包括潘毅轩在内的五十名同学,参加了“一水之隔千年回望”公众考古宣传与体验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亲手在考古工地上体验了墓葬发掘、使用洛阳铲;在学校里,他们参加了“考古学与中方故事”的考古讲座,学习当地文化;同时,他们还动手体验了...
古朴的陶器、雅致的玉器、精巧的石器、细磨的骨器……位于山东章丘的焦家遗址大量文物正陆续出土,专家认为,出土文物证明了黄河下游距今约五千年时已出现古国。 记者6月10日在焦家遗址看到,近千处大小不一的灰坑参差排列,考古挖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已发掘的大部分墓穴中都有骸骨和陪葬品。 焦家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焦家村西约800米,南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遗址所处的章丘地区属于古济水流...
6月9日,“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展览”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穿越千年广州,用文物讲述古代广州与世界的故事,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本次展览以时间为主线,以申报史迹点为纲,分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三个部分,展现了广州秦汉以来2000多年持续不断通过海路与世界交往的历史。 展览汇集了广州、江门等地考古出土或博物馆征集的200多件组文物,时代涵盖各历史时期,类型丰富,既有来自域外的银盒、珠饰...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河南多地举办了相关主题活动。而在河南新密市,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有着中国音乐古化石之称的新密“超化吹歌”惊艳亮相该市的主题活动,为民众再现古代宫廷音乐的绝妙韵律。 为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复,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首个“...
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五千年前,咱济南地区就已经很牛了!10日,在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济南章丘焦家遗址已经发现房址104处,墓葬205座,灰坑近千,出土陶器、玉器等随葬品超千件。发掘证明,在五千年前,位于黄河下游的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阶层分化,进入古国阶段。 玉钺底端安坠饰 或象征军事权力 10日上午,在章丘焦家遗址现场,齐鲁晚报记者看到...
成都千年名寺福感寺,此前仅出现在史料和文献记载中,直到一块刻有“传今福感寺”的经版被发掘,终将“传说”变成了现实。昨日,天府早报记者获悉,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历经数月发掘,在成都市中心实业街发现福感寺遗址,目前出土了1000多块佛教经典的经版和大量造像残片,已经可以勾勒出福感寺当年香火鼎盛的概貌。 出土经版基本确定了福感寺遗址 从东晋延续到两宋时期的福感寺一直是益州名寺,常有高僧驻留。唐...
记者6日获悉,1000多年前,由吴越国王钱俶秘藏于雷峰塔砖中的《雷峰经卷》将现身6月14日举行的广东崇正拍卖2017年春季拍卖会“九藤书屋藏名家书画”拍卖专场,估价200万元至300万元。 雷峰塔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即吴越国的最后一年修成。据记载,雷峰塔初建时塔砖内藏有经卷八万四千卷,一块块藏经砖里头,有细小的卷轴,以小竹签做轴心,裹上黄绢,砖洞口,再塞上木栓,藏于雷峰塔顶层。 ...
规模宏大的寺庙、栩栩如生的石刻造像、饰有金粉的石刻经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6月4日公布,历经数月发掘,在市中心实业街发现福感寺遗址,此前仅见于文献资料的这座益州(成都)名寺终于重现于世。 从东晋延续到两宋时期的福感寺一直是益州名寺,常有高僧驻留。唐代高僧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载:“(益州)旱涝年,官人祈雨必于此塔,祈而有应,特有感征,故又名福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为福感寺作《成都府新修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