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香插诉说千年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棒香等带有插孔的基座。是古代庙宇或宗祠按前的焚香工具之一,同时也被用作改善居室环境而焚香的用品,至今已有千年历史。香插的高度、插孔大小及数量有各种不同款式,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香品。如图所示是一件有着百年历史的瓷质香插,上面塑有简单的线条纹饰,挂酱釉,通体高3.6厘米,底部直径达4.8厘米,这一设计保证了器物在摆放和使用时的稳固状态。此外,器物最上方正中处有一孔眼贯穿至底部,以便插香之用。纵观此物,器型虽小,却显得端庄大气,古朴宜人,让人爱不释手。

 

  焚香习俗在华夏大地早已有之,而作为较成熟的文化则始于唐宋时期。在唐代,大批文人墨客、医师药者、佛道人士对各种香料的性能、产地、炮制、作用等都有了专门研究,制作合香的配方不断创新,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宋代,香文化更加普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关于香文化的典籍,不仅如此,焚香的作用业已变得不再单一,据明代《周氏香乘》中“熙宁癸丑岁,大旱,夏秋愆雨,井泉枯竭,民用艰,饮食待次,梅溪始做百刻香印,以准昏晓”的记载可知,宋人开始以焚香计时,而这正是线香的发端。

 

  明朝时,宣炉文化的兴起无疑为香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线香已被广泛使用,关于香文化的记载更是遍布各类典籍之中,本文此前提到的《周氏香乘》尤为丰富,而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今人合香之法甚多,唯线香可入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芎、独活、甘松、三奈、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角茴香、连乔、大黄、黄芩、柏木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成线香,成条如线也,亦或盘成物象字形,用铁铜丝悬热者,名龙褂香”的记载,更明确了线香在中医界的作用。

 

  纵观古今,线香、香插二者相互依存,可谓香文化发展的产物,见证了香文化近千年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香文化还将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前行探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