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宣城“千年水门”被拆现场 所拆石块已标记保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安徽宣城疑似千年历史的古城墙水门被拆除连日来引发网友关注。新华社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施工方已将所拆石块标记保存。当地文物局专家认为,该水门年代并不久远,文物保护价值不大。

 

  6月底,宣城论坛上网友“小鸣”发帖称,在古宣城“九街十八巷”之一的槐树巷内,有一座小拱桥被拆除,而这座小拱桥的东西两侧连接着宣城的古城墙,是曾经的4个水门之一。随即有媒体报道,因宣城古城墙始建于南唐,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据此推测水门遗址也年代悠久,并称其为“千年水门”,报道同时称,施工单位事先未与文物部门联系。

 

  记者在现场走访中发现,网帖中提到的水门高3.5米,桥拱跨度2米,目前已经拆除完毕,两台挖掘机停在裸露的土壤与瓦砾之上。

 

  据了解,水门所处位置是当地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负责项目施工的北门改造办综合处主任张亚平介绍,水门既不能满足泄洪需要,也无法分流雨污,“老旧的水门已不适合当下城市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拆除”。

 

  张亚平表示,了解到群众的诉求后,施工方与文物局联系并商议处置方案,还安排专人将拆下来的石块编号并集中保管,以方便日后异地重建。

 

  记者随即来到施工单位员工宿舍,成堆的青石块被整齐码放在院子里,上面标有“踏面”“围面”“压面”与数字等记号。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水门拆除后收集保存的青砖共计217块。

 

  水门究竟有无文物保护价值?宣城市文物局局长刘政表示,水门的券顶由小石块砌成,这样的建筑形式和工艺的时期相对较晚,初步判断没有千余年历史,文物保护的价值并不大,因此没有登记为文物点或文保单位。

 

  水门所在的槐树巷居住的老人对于水门存在的确切时间说法不一。72岁的李世胜老人说,自己出生时就有了。而家住桥边的56岁的余祥民则说,这座小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方便来往行人建的,自己小时候还见人参与建设施工。

 

  刘政表示,此次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地区古桥、古树与古建筑数量较多,下一步会与住建部门和施工单位协商,制定相关古迹的保护方案。

 

  据施工方和文物局介绍,水门的恢复重建有两种方案,一是在原址附近的河上重建,二是作为未来修复后的古城墙的一部分来重建。这两种方案均只是初步设想。

 

  “近年来,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及时主动向文物局反映的情况很多,我们一定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即便不是文物,这些富有历史感的文化遗存都是珍贵记忆的载体,一砖一瓦都蕴含着群众深厚的感情。”刘政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