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延庆县在对境内长城南天门段(106—107号楼)进行修缮时,发现“崇祯十三年”带字瓦当残件,同时还出土了“崇祯”字样瓦当残件。由此,延庆有记载的明代持续修建长城的历史延长到190年。 这次出土的带字瓦当,是工人们在清理107号楼北侧坍塌墙体时发现的,共出土4块可以大致拼接出完整信息的带字瓦当,拼出的字包括“崇祯十三年”和“崇祯”。 延庆县在修缮明长城的工地上发现带确切年款的瓦...
考古现场,水渠蜿蜒曲折线条灵动。 记者7月13日从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了解到,在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内的通锦路,发现一处修建于盛唐时期的人造园林遗址,考古研究员认为该遗址很可能是成都千年古刹万佛寺的园林。 今年3月,中铁二局项目在通锦路3号施工,成都市考古队开始抢救性发掘。截至7月上旬发掘结束,共发掘约2500平方米的遗址,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全长90米的唐代砖砌沟渠和一处人工池...
清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楷书“宁波府中学堂”石门额 宁波的文物家底究竟有多少?哪些文物又是你闻所未闻的?近日,宁波市首次开评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尘埃落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宁波不仅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同类城市前列,而且文献古籍、历史档案、书画作品、民族民俗文物等可移动文物也十分丰富,从意义重大的革命文物,到精彩绝伦的陶瓷文物、风格独具的行业遗产等,刚刚选定的这100件/套...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日前联合宣布了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经专家综合分析和多家专业机构检测鉴定,被认定为山茶属茶种植物的遗存,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这项考古发现,把中国境内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由过去认为的距今约3000年,上推到了6000年前。 早在1...
省考古所会同遵义市文物局等部门,在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工程建设用地新发现26处遗址,涵盖先秦、两汉、魏晋南朝、宋元、明清时期,年代跨度大、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 此次调查最重要的收获是在赤水河沿岸新发现仁怀市茅台镇太平场、大园子、鲤鱼滩、德庄、庙子坝、宝寨等26处先秦两汉时期古遗址,加之期间调查发现的仁怀市合马镇卢缸嘴,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官仓坝、方家坝,赤水市元厚...
随着“中国考古1号”25日返回海南文昌清澜港,西沙群岛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顺利结束。作为西沙海域第二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活动,此次考古取得突出成果,其中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37件文物,完成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甘泉岛遗址陆地考古调查、永乐环礁礁盘外海域物理探测调查。 据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队领队邓启江介绍,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
近日,白水县文物旅游局稽查大队执法人员在史官镇文物安全巡查时收缴汉代文物5件。 经调查,这次收缴的5件文物是在白水县史官镇修桥施工时发现的,白水县文物旅游局稽查队执法人员向施工工队老板及工人宣传《文物法》、讲利害关系。施工方主动交出文物。白水县文物旅游局对施工方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对施工工地进行全面考古勘探。 此次收缴的文物有汉代灰陶蒜头瓶、旋纹茧型壶及3只灰陶罐,为妥善保护好...
上海奉贤发现一处明代墓葬,考古专家表示,这是近一二十年间上海地区发现的比较完整的古墓葬。 7月17日,澎湃新闻从奉贤区获悉,16日下午,在奉贤区庄行镇邬桥社区张塘村一在建工地发现一处古代墓地,文物部门已经赶到现场并展开发掘工作,现场已出土三具棺木。 17日,上海市及奉贤区文物部门继续在现场发掘,目前初步判断是明代古墓葬。古墓发掘现场是一片农田附近的在建工地,整个发掘区面积大约3...
河北省南和县北张庄村村民张光荣在自家房屋台阶下挖出一通古石碑,碑文落款显示,这通碑立于明朝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廿八日,距今约有450年历史。石碑由明代太原府通判所立,时任举人、后官至右副都御史的朱正色撰写碑文。 张光荣介绍说,这通古石碑此前一直位于北张庄村的张家墓地,20多年前,北张庄村在整理土地时,他将石碑从自家田地移至家中,并埋在门前台阶下,直至近日本村村民重新整理张氏家谱,遍寻本村历史资料,村...
最近两年,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还原成都的历史。然而,考古人员的“火眼金睛”如何穿越千年发现历史的痕迹?7月16日,通锦路唐代园林遗址的现场领队——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易立,为记者详细解读了疑似万佛寺遗址的发现全过程。 30个探方,一层一层穿越历史 据易立介绍,成都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按照相关规定,所有城市建筑施工之前,都必须请考古人员提前入场进行考古勘探,以确定是否有考古发现...
外来文明之谜 金沙遗址出土的精致的金面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赵殿增老先生跟我笑谈,说一个字便可总结古蜀文明:“神”——神权、神圣、神奇……这说法比较神妙。 世界古代文明的早期国家无不借神权统治下民,古蜀王国也大体相同。鱼凫王朝是神权统治的典型,三星堆出土的最精美、最华贵的器物都出自用以祭祀神灵的祭祀坑。再看古蜀文化遗址的出土器物:那众多面目奇特的头像、面具是祖先崇拜的象征也是巫师的形象...
这几天,济南成了大蒸笼,有凉气的地方成了“风水宝地”。随着越来越多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既能在课本之外学到知识,还有免费的凉爽空间,让家长们觉得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既省钱又省心的寓教于乐方式。记者走访济南多家博物馆和科技馆,发现在参观之外,很多人来此休闲纳凉,而且不仅仅只是带孩子的家长。 三伏天一到,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正式启动了“烧烤模式”。很多市民发现,在这样的酷暑天气里,与其闷在家里吹风扇和空调...
鄞江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现场 出土的遗物 昨天下午,宁波市文保所在鄞江召开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成果新闻通报会。历时15个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对它山堰1号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和遥感探测,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石砌堤岸、道路等重要遗迹。这些遗迹的发现,为研究宋元时期鄞江水利建设史和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物佐证。 它山堰1号地块,当地人称“古城畈”,位...
记者16日从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得知,江苏南京首次发现郑和墓文物实证——“咸阳世家”墓志碑,这是迄今第一件能证实郑和安葬在南京牛首山的文物实证。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郑和结束第七次下西洋后,于1435年回到南京,同年在南京逝世,葬于牛首山郑和墓。但因缺乏实证,学界对此一直存在质疑。此次发现的墓志碑年代是清代光绪甲申十年(1894年),该碑长1米多,宽近半米,上...
昨天下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鄞江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发掘成果对外发布,称在该地块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石砌堤岸、道路等重要遗迹。目前,共完成发掘面积107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620余件。 这是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专业机构,对它山堰1号地块进行了为期一年多时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遥感探测,得出的结果。 遗迹位于鄞江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