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南和县发现450年前石碑 撰写碑文者为朱正色

  河北省南和县北张庄村村民张光荣在自家房屋台阶下挖出一通古石碑,碑文落款显示,这通碑立于明朝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廿八日,距今约有450年历史。石碑由明代太原府通判所立,时任举人、后官至右副都御史的朱正色撰写碑文。

  张光荣介绍说,这通古石碑此前一直位于北张庄村的张家墓地,20多年前,北张庄村在整理土地时,他将石碑从自家田地移至家中,并埋在门前台阶下,直至近日本村村民重新整理张氏家谱,遍寻本村历史资料,村里老人说埋藏在其家台阶下的石碑可能与张姓有关,因此这通石碑才重见天日。

  石碑高130厘米,宽70厘米,厚20多厘米,是明代太原府通判张大道为赞扬其父母“好善乐施”的功德碑,立碑人为张大道、张体道兄弟俩。部分碑文显示“省旧姓张氏,国初立业南和之北陬,太行百泉奔涌而来,高岗巨阜,迎揖左右,莲州荐渚,茂林修树,四时皆适”。

  碑左侧两行字为“邑人辛酉举人朱正色撰,临膳生员黄汝舟书”。朱正色(1539—1606),字应明,号和阳,顺德府南和(邢台南和县)人,是明朝贤臣,历官县令、兵部员外郎、兵备佥事、兵备副使、巡抚、右副都御史,官阶正二品。

  南和县文保所所长肖忠怀介绍说,根据碑文可知,自明朝初年,南和县张姓人士便聚集城北立业生存、繁衍。同时,碑文也印证了古时南和曾经草木丰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的生态盛景。专家称,此石碑的出土,对于进一步研究朱正色的生平经历,特别是当时南和县农业发展状况、张姓历史变迁、张庄村的地理沿革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