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福建文博》2014年04期 【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林惠祥在武平开展考古调查至今,龙岩已发现了数百处史前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出土了丰富的遗迹遗物,证明闽西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福建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之光从这里发源。因此,通过考古发现构建龙岩上古时期的历史,完全可行。 【关键词】考古发现;龙岩上古史;分期 【基金】龙岩市2014年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原题为“...
田螺山出土的类似茶壶的陶器,说明当时当地先人可能已用这个作为饮茶工具了。 余姚考古现场发现的古茶树根。 6000年前,生活在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就开始植茶树,田螺山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人工种植茶树的地方,这是记者昨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昨联合在杭宣布,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田螺山遗...
浙江余姚市田螺山,一座海拔高度不过5米的小山头最近有了新发现。昨天,记者从田螺山遗址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与河姆渡同时期的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属树根,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这三批树根,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距今达6000年左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介绍,此次田螺山遗址茶树...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博工作者在宁城县存金沟乡老局子村宫家店村民组发现了一处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期间建设的“人圈”遗址——宫家店集家并村遗址,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价值最高的一处“人圈”遗址。 这次发现的“人圈”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300米,南北长240米,目前三面墙和当时一些院落的遗址还完整的保存着。在这个遗址的四角有四座炮楼,前面两个炮楼已经自然损毁,后面两个炮楼保存基本完...
图为兽脚类恐龙复原图,本次发现的恐龙蛋壳化石新品种很可能是此类兽脚类恐龙的蛋。 日本《产经新闻》6月30日报道,日本兵库县县立“人与自然博物馆”29日宣布在同县丹波市山南町约1.1亿年前(白垩纪前期)的“篠山层群”中发现多种恐龙蛋壳化石,其中一种为新品种。此前日本国内曾发现过鸟类蛋壳化石的新品种,发现恐龙蛋壳化石的新品种尚属首次。 据悉,从恐龙蛋壳化石表面纹样特征推断,这很可能是体重...
30日,记者从内蒙古赤峰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宁城县存金沟乡老局子村宫家店村民组日前发现了一处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期间建设的“人圈”遗址—宫家店集家并村遗址,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价值最高的一处“人圈”遗址。 消息指,该“人圈”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300米,南北长240米,目前三面墙和当时一些院落的遗址还完整的保存着。在这个遗址的四角有四座炮楼,前面两个炮楼已经自然损毁,后面两个炮楼...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驻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站工作人员在青关山城墙发掘点向媒体及公众介绍了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研究动态:三星堆发现疑似古城墙建筑遗址。 据悉,这道城墙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边的青关山台地的边缘,紧临鸭子河,根据位置以及它与东城墙、西城墙的平面位置关系来推测,它很有可能是北城墙的一段。“北城墙”的发现对于了解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城墙的形制以及城址的建造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6月23日,记者从漳县有关部门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漳县境内的墩坪遗址进行系统发掘探明,这里属于春秋战国大型戎人墓地,这一探明为追寻该区域西戎文化人群的源头提供了线索。 据了解,墩坪遗址在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缘的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该遗址中、北部台地分布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为了解墓地文化属性,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后经国家文物局...
6月18日,岳西县文物局和河图镇人民政府接到当地群众报案,称河图镇岚川村枫树组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局于当天下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墓葬破坏严重,且有明显盗墓痕迹,立即组织人员对墓葬现场进行了有效保护。 6月19日,县文物局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对该墓葬进行挖掘和清理。在地方政府和岚川村干部群众的支持下,整整一天时间,才完成对古墓的挖掘和清理工作。经现场挖掘和考证,文物专家分析,...
近日,腊口镇石帆村附近发现两处古墓葬,初步判断该墓葬约为清朝咸丰年间。目前,县文物办已对现场进行保护,并及时上报省文物局和市文物处。 记者了解到,该古墓葬位于腊口镇石帆村,墓葬距地表约1米,是当地村民在置换的宅基地上挖掘土方时所发现。在得知情况后,县文物办会同腊口镇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赶赴现场维护秩序,并在根据省文物局的指示,根据市考古专家的指导对古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和清理工作。 县文物办相关负...
人骨上的梵文 “东南有杨林县,成化十七年十月废。又东有杨林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代设置杨林县,人口众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元明时期的杨林人留下了什么奇珍异宝?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嵩明县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叫桃园的缓坡上,发现一处元明时期的古墓群,在3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上发现了1566座墓葬。这里的火葬形制多样,“骨灰盒”上也有精美花纹,还挖...
近日,怀远县褚集乡发现一个被盗的汉代古墓,古墓内壁上刻有神秘图案,疑似龙纹。专家推测墓室主人在当时应该具有一定地位。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在墓内发现四块古人头骨,这在我省考古发掘中十分少见。值得一提的是,古墓仅出土数件零碎的器物,存在被盗现象。 墓葬位于褚集乡三湖村北面田地中的一个微微凸起的高地上,占地约2.5亩,周边是一片开阔的玉米地,前几天,村民在给玉米打药时发现了一个深40厘米左右的坑洞,村...
吉木乃县草原石城景区景区发现的麦粒状陶片 近日,新疆吉木乃县草原石城景区工作人员在途经该景区的一处古代墓葬时,发现手制夹砂灰陶、红陶片及石刀残件,陶片表面见刻划纹、剔刺纹(麦粒状)构成的折线纹及素面陶片。 据了解,这是继201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张铁男研究员一行在该景区发现人类早期居住洞穴遗址后,又一次考古重大发现。这些陶片及纹饰与阿勒泰切木尔切克文化埋葬出土的陶器器型纹饰一致。而此处发现陶...
6月28日,考古重大发现 “丹东一号”或为甲午海战沉舰。2014年是甲午年,而当年甲午战争中,清朝海军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战就发生在甲午年。巧合的是去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辽宁丹东黄海海域发现沉舰,“甲午沉舰”立刻引起人们猜想。 有专家认为,这应是北洋海军的名舰—邓世昌的“致远舰”,目前被命名为“丹东一号”。网上立刻沸腾了,没想到在甲午年,从新找回120年前的甲午海战沉舰,其重大的考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