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清的青花瓷上表现文人活动的多有四爱图。这“四爱”有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林和靖爱梅、米芾爱石、苏东坡爱砚等。画面基本上是由以上几个典故取其四个组成。后来又添加了新的典故,孟浩然爱梅、李白爱酒、杜甫爱诗等等。 周敦颐爱莲 宋代理学宗祖周敦颐,字茂叔,中国道学的创始人。道州营道县人,长期担任地方官吏。退休后在庐山莲花洞创办了濂溪书院,设堂讲学,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
“珠光青瓷”是指一种主要以刻划花间饰篦梳、篦点纹为主要特征的青釉外销瓷碗,因得日本茶祖村田珠光的喜好,常用这种类似枇杷黄釉色的刻花篦纹碗喝茶,而在日本得名。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同安汀溪窑考察时,发现并认为该类纹饰的青瓷碗等器物就是日本人所称的“珠光青瓷”。学术界约定俗成一直以同安窑或沿用日本称谓“珠光青瓷”。而将宋元时期与汀溪窑风格类似的仿龙泉青釉刻划花间篦点、篦线纹的福建窑也称为“同安窑系...
青花瓷权,其实,就是常见的秤砣,残残破破,土里土气,不值几文,不过,仔细赏玩起来,会发现它十分有趣,通过暗示、寓意、双关、谐音等手方表现出了华夏民族民俗之妙。 古代图案,有画必有意。此青花权上的图案,表现的是什么含义?纹饰由蝙蝠、柿子、圆眼、文字四种形象组成。在中国古老的民俗传承中,蝙蝠中的“蝠”与“福”谐音,表示幸福。柿子——事事如意,或者数字中的“四”、文字中的“是”。圆眼——眼睛或者眼...
笔者收藏有一方青花瓷(见图),该砚高4.5厘米,直径14.5厘米,由墨池、水槽等组成,腹部呈弧状,上口和足端各饰青花旋纹一圈,腹部绘青花缠枝菊一周,底书青花楷书“天顺年”三字款,该砚釉面灰暗,青花发色泛黑,绘画手法如明宣德时期技法,画工精细,胎质较粗松,在上口和足端露胎处红色火石红揉和,根据上述种种特征认定该砚确为当朝的民窑精品。 这一方砚是2001年笔者驾车到固原拉土豆时,在一土豆种植大户...
这只八仙人物纹青花瓷碟残片,是我2006年10月下旬到景德镇参加元青花国际研讨会期间在地摊上买到的。残碟高2.1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6.8厘米,由三大一小四块粘成,周边破碎缺失得只剩下7毫米宽的边棱(见图)。 瓷片是研究古瓷的最好资料,笔者对此碟的鉴识如下: 一、胎质异常细白致密,无任何杂质和气孔。 二、釉色微青,施釉虽薄但有肥润感。 三、侧视釉面,可见均匀而细密的...
明代在盛行官窑刻板的图案纹饰同时,也有一部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窑青花瓷画出现。尤其在官窑瓷处于低谷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表现十分突出。这以后的成化、弘治各朝,也不乏清新之作。特别在万历朝后期,官窑制作日渐衰落,而民窑随着国内市场和外销需求的增长,有了较大的发展,其间青花瓷画改变了以官窑为蓝本的惯例,瓷画师们将目光投向景德镇以外地区,向当时的新安画派和安徽版画寻求借鉴。特别是天启、崇祯时期的画面...
这件收藏品高29.8厘米,口径21.4厘米,底径20厘米,器形不太规整,器身上有黄豆或玉米粒大小的凸起,可能与当时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有很大的关系,有铁斑和晕散。其胎体莹润,胎骨浑厚,内壁不甚规整,足里微凹,三段拼接而成。整器平口,短颈,丰肩;圆腹,腹至胫部逐渐内收,腹胫交接处直径和口径大体相同;素底,大矮圈足,较宽,较浅,圈足斜削,有明显旋纹。它共有四组纹饰,主体纹饰为“鬼谷下山”的情景,另外三...
马的性情暴躁,放荡不羁,但一旦被驯服,就任由人们驾驭和驱使,或耕地拉车,或征战沙场,始终忠贞不渝,因此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代的英雄人物更是对马钟爱有加,常将制驭烈马引以为豪,并将其驰骋疆场,建树的功业分功于座下良骑。 瓷器上出现马的图案当始自宋代磁州窑的白釉黑花。元代青花也多绘以骑马人物图案。明代绘马的瓷器更是丰富多彩,最闻名的当属成化斗彩、宣德和正德青花,而嘉靖、万历、天启、崇祯朝绘马的...
近日,由四川大学和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工作组,在铜仁市万山区开展为期一周的考古调查时,发掘出了大量青花瓷残片等。 据悉,此次考古调查,主要是梳理万山与周边地区(锦江流域)的历史联系,厘清朱砂水银的历史运输路线,收集矿场内外的相关历史文物。经过连日勘探,工作组在遗产区地表和地下发掘出土了大量青花瓷残片、陶片、瓦片。其中有元末明初的青釉和黄釉,明永乐、成化、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等。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说起青花瓷,藏家们总会滔滔不绝。它集艳丽与素雅于一身,如此相冲的两个词汇体现在青花收藏品上,却显得如此和谐。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纯古浑厚,它着色单纯、落笔素净,大都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图有栖鹤游凤、高人对弈、美人抚琴、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
口径25.3厘米,高3.5厘米,足径15.2厘米,青白底釉,国产回青料砂底,底有墨书“一天新贵紫茂”双行六字。轮花纹饰也叫太阳花,始于元代和明永乐青花器,有花中藏花的特点。雍正轮花纹,花心留白。 ■江苏徐文举 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日前夕,笔者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淘到一件清雍正青花纹饰瓷盘,现与藏友分享赏析。 此件青花盘内,底中间绘一朵轮花,四角分别绘半朵轮花,盘口内一周分绘七朵轮...
这是一只康熙年的青花瓷盘,盘心绘一女子正在精心刺绣。画意正如明代诗人杨基所写的:“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残绒唾碧窗”。古代刺绣,多以女子为之,谓之“女红”。绣女不外乎两种类型,一为民女谋生;二为贵族女子消遣。那么此盘上绘的是民女还是官府闺秀? 难道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之妻赵夫人?相传赵夫人有“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
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青花盘,口径35厘米,高7.5厘米,足径17厘米,深腹,敞口,口边施酱色釉。盘内满绘人物故事画,画面被一高墙分成两部分。墙内有山石楼阁,奇花异草,祥云缭绕,一弯清溪沿墙基蜿蜒而去。庭院豪华而雅致,一宫妆仕女凭几而坐,风度雍容,却表情淡漠,似有满怀愁绪;仕女对面是一侍女,手指墙外,躬身对仕女说些什么。墙外,一位书生模样的男子手持一叶,对着墙内似在思索。书生的右上方,有“御...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沈约所撰写的《宋史·符瑞志》言:“麒麟者,仁兽也,牡者曰麒,牝者曰麟。”古人将它视为仁德祥瑞之兽,认为只有在太平盛世,或者贵人降临之时才会出现。 古代关于麒麟形象出现最多的当为明清两代的绘画、刺绣、雕塑等艺术品。而在瓷绘中,明代民窑青花瓷器则多绘有麒麟望月、麒麟芭蕉等图案。现将笔者所收藏的明代青花瓷器上的麒麟图案介绍如下: 一、永乐青花麒麟纹瓷片,绘麒麟...
翻阅诸多陶瓷文献资料,有关晚清瓷器的描述多是:新的造型不多见,制作粗糙,器型笨拙等等。晚清瓷器除了官窑真是一无是处吗?非也! 事实是,在晚清的光绪时期,有一类专仿康熙青花瓷器的官民窑作品,颇为精细,亦堪称晚清瓷器中的佼佼者,下面举例几件: 光绪仿康熙官窑青花转枝莲纹罗汉碗(图1),高6.8、口径16、足径6.6厘米;胎质紧密细腻洁白(绝不逊色康熙官窑的“糯米胎”);造型为罗汉碗,施亮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