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8日上午,由云南省友邦外事服务有限公司与法国“牡丹”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首届法中(云南)老年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在巴黎圣母院旁的塞纳河畔举行。 身着个少数民族服装来自中国云南的百名中老年朋友跳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现场演绎了佤族舞“加林赛”、傣族舞“嘎洛咏”、景颇族舞“哦然然”,以及体育健身项目“可乐球”和“柔乐球”。 而法国本土文艺团体表达艺术协会(Express ar...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该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是长沙、窑瓷器的精品,曾参加1992年全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高18.1cm口径9.1cm定...
7月18日,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五项社会活动之一——《指尖旋舞艺成天工——新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在自治区博物馆开展。 当天,馆内展出了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且经修复保护后的精品文物共130余件(包括壁画、纺织品、金属器、文书等),通过图片与实物对比、文字介绍、视频播放等方式,讲述它们在文物修复人员手中“旧貌换新颜”的过程。由于很多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深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展。 ...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河北·秦皇岛·昌黎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昌黎县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商河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商河县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青岛·胶州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烟台·海阳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辽宁·抚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河北·石家庄·井陉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井陉县 申报日期 2006 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东距省会40公里。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广东·湛江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广东·汕尾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汕尾市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浙江·金华·浦江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浙江·湖州·长兴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长兴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