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32 所属地区 海南·三亚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海南省三亚市 申报日期 2006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 打柴舞有一套完整的舞具和跳法,舞具由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组成。跳舞时将两条垫木相对隔开2米左右平行摆放于地面上,垫木上架数对小木棍。木棍...
遗产编号 ⅲ―33 所属地区 四川·阿坝州·黑水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四川省黑水县 申报日期 2006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汉语俗称“铠甲舞”。“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
遗产编号 ⅲ―35 所属地区 云南·迪庆州·维西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乐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 维西历史上交通闭塞,傈僳族少与外界往来,生产方式基本处于半农半牧阶段。...
遗产编号 ⅲ―36 所属地区 云南·文山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西畴彝族葫芦笙舞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曼村。曼村为彝族花倮人聚居的村落。花倮人的葫芦笙舞是一种古老的彝族民间舞蹈,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着古代滇人葫芦笙舞的遗韵。在开化古铜鼓图饰上,有4个头戴羽冠...
遗产编号 ⅲ―37 所属地区 云南·红河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石屏彝族烟盒舞又称“跳弦”、“垄偬”等,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彝族村寨,元明时期趋于成熟,清代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 彝族烟盒舞包括正弦和杂弦两部分,形成了山区和坝区两种风格和多种流派,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仅搜...
遗产编号 ⅲ―38 所属地区 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南省景洪市 申报日期 2006 大鼓舞,基诺语称“司土锅”,“司土”为“大鼓”,“锅”为“跳”,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基诺族跳大鼓舞是为了感谢传说中用大鼓拯救了基诺人的创世女神阿嫫腰白。跳大鼓舞以过“特懋克节”时最为隆重,时间是在...
遗产编号 ⅲ―39 所属地区 西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山南昌果卓舞是一种腰鼓舞,起源于达布(现加查)地区。相传公元八世纪中叶,第三十七代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等佛教大师的协助下,在雅鲁藏布江北岸上兴建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时,白天工匠们辛辛苦苦修建的墙壁到了晚上就被妖魔毁掉。为了迷惑鬼神,莲花生大师从达布地区邀请了卓巴...
遗产编号 ⅲ―40 所属地区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青海省同仁县 申报日期 2006 土族於菟流传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于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举行,包含念平安经、人神共娱、祛疫逐邪等仪式。於菟又是舞者的称谓。仪式开始时,名为於菟的舞者在赤裸的上身绘上虎豹图案沿村进行表演,挨家挨户跳舞...
遗产编号 ⅲ―41 所属地区 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6 塔吉克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则分布在该县以东的莎车、叶城、泽普等县。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民族精神逐渐形成了塔吉克民族特殊的审美追求。他们视鹰为强...
遗产编号 bjⅲ-1 所属地区 北京·门头沟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门头沟区文委 申报日期 2006 太平鼓是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湖北·宜昌·秭归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秭归县 申报日期 2007 秭归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既是中国脐橙之乡,又是民间歌舞之乡。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就诞生在这里。秭归的柑桔闻名遐迩,秭归的文化源远流长,秭归的花鼓舞也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茅坪建东花鼓就被宜昌地区列为“七鼓一曲”特色艺种,一九八八年由湖...
遗产编号 ⅲ-19 所属地区 湖北·宜昌·兴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兴山县 申报日期 2007 地花鼓(俗称花鼓子)是流传在宜昌市域秭归、兴山、宜昌等县的汉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据老艺人祖辈相传推断,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一周二岁打花鼓,打到九州十三府”的台词唱腔来看也说明了它源远流长。 地花鼓属灯舞类,最初...
遗产编号 ⅲ-18 所属地区 辽宁·盘锦·大洼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大洼县 申报日期 2006 高跷秧歌也叫“高跷”,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
遗产编号 bjⅲ-4 所属地区 北京·密云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密云县文委 申报日期 2006 “蝴蝶会”是以蝴蝶为形象特征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因其通常随走会队伍进行表演,也被视为一个会档。流行于北京密云县卸甲山、康各庄、尖岩、古北口河西、八家庄等地。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据传说,“蝴蝶会”起源于元朝初年,就已知材料证明在密云已流传二百多年...
遗产编号 bjⅲ-5 所属地区 北京·丰台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丰台区王佐镇政府 申报日期 2006 米粮屯“同乐高脚会”创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曾受过皇封,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最早是由家住米粮屯、在北京打工的马四爷带领本村几个人创办的。 米粮屯高跷跷上角色13人,旗手伴奏25人及演出保卫勤杂人员数人,共计45人。全程表演分大场引入、头跷指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