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百叶龙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浙江·湖州·长兴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长兴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屡见不鲜。直至现在,龙舞仍是民间喜庆节令场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龙舞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等;北方龙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刚劲;南方龙舞则精巧细致,活泼敏捷。龙舞从色彩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滚”、“绞缠”、“穿插”、“窜跃”等特征。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龙舞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长兴百叶龙发源并流传于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一带,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传统百叶龙多在庙会及节庆时表演,先从“游四门”、“圆场”等队形开始,当荷花灯聚成圆圈、相互连接以构成“龙”形时,外圈舞队热烈舞蹈,以遮引观众视线;“龙”一成形,即腾空跃起,众舞队立时散开,突出百叶龙,形成高潮。
百叶龙的表演方式也划分为舞台舞、行街舞、广场舞等不同形式,且日趋复杂,以适应不同的表演场合。其主要队形有长蛇阵、接龙、踩四门、剪刀阵、走四角等,主要动作有游龙、滚龙、龙盘柱、腾龙、卧龙、睡龙、龙出水、龙吐须等。
百叶龙舞蹈表演时,荷花在瞬间突变成龙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由此将中国传统的舞龙转化成龙舞,通过湖水荡漾、荷叶摆动、荷花盛开、彩蝶扑飞、荷花变龙、蛟龙嬉戏、龙变荷花等动作和情节,完成一个完美的舞蹈过程,展出江南水乡的绝美意境。
1957年,百叶龙荣获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特等奖,由周恩来总理推荐参加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大学生联欢节”演出,荣获金奖,2000年又获“群星奖”舞蹈大赛金奖。
长兴百叶龙作为中国汉民族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时代的变迁给长兴百叶龙的有序传承带来了影响,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生存危机。为保护、传承百叶龙艺术,长兴地方政府未雨绸缪,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个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共创特色文化品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