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5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蓟县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10年后,这场旷日持久的考古迎来了新发现和国内专家的首肯。11月20日,天津市文物局委托有关单位,对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2015年5月期间联合开展的蓟县旧石器考古调查成果进行了评估论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等专家们提出了评估和建...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为多角度综合研究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坊堆—永凝堡遗址”的范围和文化内涵,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10月17日至10月31日向全国招募水文、地质、科技考古、测绘学、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该考古所首次公开吸引社会力量合作考古。 坊堆—永凝堡遗址位于山西省洪洞县中部,因出土大量西周时期遗物,尤其是以发现西周早期带字卜骨而著名,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龙文区文博研究馆馆员在云洞岩、万松关古官道一带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发现了太阳、月亮、脚印与女阴等六处岩画。其中,太阳、月亮与女阴三种岩画属龙文区首次发现。 据文博研究馆馆员陈立群介绍,岩画是古人以石器为工具,用凿刻或磨刻的方法在岩石上描摹自然物象,反映劳动生活场面及其思想意识的一种文化遗产。 太阳岩画位于云洞岩南麓、蔡坂村乌蒙内一磐石上,可能利用岩壁自然凹陷加以凿刻而成,呈椭圆形,长轴10...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29日称,在新疆布尔津县图瓦新村古墓地堆积如山的石堆里,一块长方形的石条在清除泥土后,惊讶地发现在此石条上正反面雕刻着双虎。 当日,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4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回报暨考古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在此间召开。 关于这块刻着双虎的石条,于建军将其命名为双虎鹿石,可翻遍所有与新疆有关的考古资料,他没有找到一篇记载或发现这种鹿石的文章。...
1月15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发布,在西安北郊汉长安城北侧厨城门一号桥东西600米的范围内,已经发现存有5座大型渭河桥梁,这是考古学上第一次集中发现如此高密度的古代大型桥梁。
图为厨城门一号桥遗址。张远摄 图为厨城门一号桥遗址。张远摄 陕西省文物局15日透露,考古人员对位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北侧的渭桥遗址发掘后确定,以厨城门外的一座桥为中心在东西600米的范围内,已发现存在5座大型渭河桥梁。考古专家表示,如此高密度的中国古代大型桥梁,在考古学上为首次集中发现。 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北的渭桥是通向京师大道上的最重要建筑。随着渭桥遗址的发现,渭桥上曾经发生...
经过4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匈奴故都—榆林统万城首次呈现出完整的城防体系,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军事战争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统万城位于榆林市靖边县城北部,是东晋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也是匈奴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距今有近1600年的历史。据考古专家介绍,统万城遗址有五个带有瓮城的城门,这次发掘的西门及其西门瓮城首次展现出统万城的完整城防体系。 省考古研...
经过四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专家们首次给世人“完整呈现”出匈奴故都——统万城的西城门及其瓮城的整体结构资料。专家认为,这不仅首次展现出了统万城的完整城防体系,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统万城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邢福来说:“根据我们考古钻探的资料,统万城遗址现在可确定五个门,而且都带有瓮城。今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发掘了西门和西门瓮城,...
唐大明宫中央官署遗址区域正在进行的考古工作取得进展:建筑构件、生活用具的出土和首个较完整“四合院”的发现,为判断唐朝中央官署机构的形制布局和“复原”皇权体制下的官僚机构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唐大明宫是唐朝长安城的三大皇宫之一,尤其盛唐以来一直是唐朝中央的中枢之地,其含元殿、宣政殿之间的东西两侧据文献记载一直是中央官署所在地。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大明宫官署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李春...
记者日前从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经过对吐鲁番木纳尔42座墓地考古发掘时,首次发现一件四足陶盆。此外,墓葬中还发现4枚呈不规则圆形的萨珊银币和7枚仿拜占庭金币。 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长王龙说,木纳尔墓地地处火焰山,毗邻葡萄沟,此次清理的墓葬是位于葡萄沟下游的3个台地上,距今约1600年。墓地最明显的特点是聚族而葬,墓地的围墙大多是用黑色砾石堆砌,或坐北向南,或坐西向东,它的形制结构与...
出土大量儿童葬具残器 走在麦田,记者不时看到地上有灰色、白色的陶、瓦片,上面有条纹花样。 “你随便拿起的一块瓦片,可能就是2000年前的东西。”一名考古队员笑着跟记者说。 记者好奇地从地上捡起一片残陶。没想到,考古队员竟说这是古代专门用来安葬儿童的器皿。 记者了解到,此次齐故城遗址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的儿童葬具和骨骼,这些器具有的像是现在腌咸菜的坛子,有的是两个大小不同的陶盆组成。“遗址中一次...
2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外披露,考古人员在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清理出一件较为完整的弓弩,弓弦清晰可见,这是秦俑考古中首次发现比较清楚的弓弦。自2009年开始的秦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考古成果不断。图为发掘现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图为弩的复制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图为发掘现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图为发掘现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供图
记者12日从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了解到,经专家鉴定,该市首次发现并研究命名的萍乡副蜂窝蛋和彭氏波纹蛋被列为全国性研究新成果。 萍乡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是近年来中国华南地区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自2002年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大量恐龙蛋化石被发现,2008年首次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截至目前,该市已发现近200枚不同类型的蛋化石。 2003年,萍乡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西安,2014年1月10日 陕西周原考古首次确认发现周城图为陕西周原遗址2013年考古调查新发现的周城地形图(图中红线为城墙,2013年12月19日翻拍)。中国古代史上代商而起的周人曾以分封制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但其最重要的发祥地——陕西周原遗址却一直没有确认城墙之类的王都标志物。2013年,考古学家经过全方位考古调查发现了多处城墙遗存,进而确认在周原遗址首次发现了西周晚期的城。考古队2013年...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的联合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秦代陶俑新的类制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元素。 2011年以来,为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901陪葬坑展厅的建设,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发掘约880平方米,共清理出晚期墓葬15座、扰坑9座。出土的文物中,尤以近30件陶俑最引人注目。此次发掘出土的陶俑通体涂有彩绘,上身的彩绘保存较好,但颜色偏黄。通过观察彩绘,均可观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