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故都陕西靖边统万城考古首次呈现城防体系

      经过四个多月的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专家们首次给世人“完整呈现”出匈奴故都——统万城的西城门及其瓮城的整体结构资料。专家认为,这不仅首次展现出了统万城的完整城防体系,而且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统万城考古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邢福来说:“根据我们考古钻探的资料,统万城遗址现在可确定五个门,而且都带有瓮城。今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发掘了西门和西门瓮城,无疑这是统万城发掘的第一个城门及其瓮城。”

      作为匈奴故都,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由匈奴族一支首领赫连勃勃建立于1600年前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到994年时被宋太宗下诏毁坏,遂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近千年。

      邢福来说,今年在2008年发掘统万城西门瓮城的基础上,我们对统万城西门进行了清理发掘。经过四个多月的考古工作,发现统万城西门现在掩埋在九米多深的沙层之下,其结构是一种亚字型的结构,在其两侧(就是城内和城外)都有凸出来的夯土块。同时,在门道两侧还各发现15个柱洞,柱子形状有六边形的,有圆形的,而且它们顶部皆有一个平台,可以想象当年统万城西门的结构,应该是在15根柱子和平台构成一体,其上应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宏大城门楼。

      此外,在西门城内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有几口水井,其中一个水井里及其旁灰坑中出土了重达2至8公斤左右的460余枚擂石,见证着当年城防武器的先进水平;与擂石伴出的,还有一些石刻,譬如反映佛教文化的飞天和力士残件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万城历史文化的丰富程度。

      总体上看,今年统万城的西门及其瓮城的发掘,显示统万城应该有三道城防工程。第一道是无定河等形成的台地,构成一个天然的屏障,史书记载统万城临广泽而带清流。第二道防御设施就是外墎城,第三道则是其现存约11米高的城墙体系,包括护城壕、瓮城、马面,包括城墙外的虎落、城墙上的士兵及其使用的箭镞、擂石等。

      邢福来说,统万城西门和瓮城的发掘,使得后人对这个北朝时期城市包括城门的结构、瓮城的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防御系统无疑对其后城市防御体系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考古成果也为将其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