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王威竹刻作品展开幕 6月12日,“传承经典——王威竹刻作品展”在嘉定区竹刻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王威竹刻作品40多件,涉及浮雕、透雕及陷地刻等各种艺术技法,比较全面反映了上海嘉定的竹刻艺术。
象牙雕笔筒 竹根雕笔筒 瓷质笔筒 笔筒作为古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被视为风雅之物,同时笔筒也被称为除“笔墨纸砚”这四宝之外的文房第五宝。随着时代的发展,笔筒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近些年的拍卖与收藏市场中,笔筒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且收藏行情相对稳健,并在拍卖中创造过5520万元的价格神话。古天一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吴国才表示:“笔筒的收藏价值在于它反...
竹根雕笔筒 ■看质地 明清时期的竹雕家,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2-4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现出竹的肌理,后期作品则精工细作,很少见到竹的粗糙肌理。 ■看款式 明清时期的著名竹雕大师基本上都没有在作品上留名的习惯,所以,有亲笔提款的名家传世之作很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刻上大师名款的竹雕器物有四种情况:一是作者亲笔提款的真品;二是其弟子们后加款识的真品;三是弟子的作...
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正在南京举办“刻意江南——2013中国南京当代竹刻艺术展”。据悉,金陵竹刻作为中国竹刻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已被列入江苏省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金陵竹刻艺术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竹刻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经历代高手前承后继,技艺不断精进,特点愈趋鲜明。 这次展览,共展出竹刻精品一百余...
清竹刻名家雕臂搁 古代文人书房里的玩意多,臂搁便是其中之一。日前,三明大田的陈先生见央视“寻宝”栏目走进德化征集民间宝贝,就带着自己收藏的清代竹刻名家王梅邻所雕的竹刻臂搁前来报名。 臂搁,也称手枕,是古代文人用毛笔书写时用以搁置腕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舒服。据了解,臂搁的材质很多,其中以竹雕最为常见。 而清中期嘉道年间的王梅邻,世代为嘉定竹刻...
日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派竹刻艺术第三代传承人边溪良与齐派绘画第三代传人李海峰共同举行收徒仪式,青年竹刻师郑小平拜边溪良、李海峰二人为师。 北派竹刻创始人张志鱼,第二代传人范节庵是近、当代著名竹刻艺术家,其作品高古苍劲,独树一帜。边溪良跟范节庵学艺二十余年,诗书画印皆得真传。李海峰是北京东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齐白石大师的再传弟子,他入室师从娄师白先生,后在国家画院高研班又得吴悦石导师亲授,深得...
思无邪 高茜画 王志伟刻 安居图 王志伟画并刻 近几年我一直在想,留青竹刻这一特殊的艺术门类,一直是靠简单的师徒传承关系一步步走到今天,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从事这个行业,传统技艺得到承传延续,这是值得庆幸的。我拥有三十年留青竹刻创作的经验,如今仍在从事这一行业。对我而言,留青竹刻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问题。“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大家都知道,那么...
明清时期,我国竹刻呈现两大流派:一是始于明代的嘉定派,以朱氏祖孙三代人为主,在制作风格上是以深刻和圆雕技法为主,以“高、深、透”为特色;一是金陵派,以濮澄为代表,在雕刻技法上以浅刻为主。扬州竹刻历来被认为是传承金陵一派雕刻风格,以浅刻著称于世。笔者认为:自嘉庆年后,由于著名书法家、画家、印家吴熙载“以刀代笔”参与竹刻艺术,以其为代表的扬州浅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因而扬州竹刻之浅刻不同于金陵竹...
陈鸿寿梅竹扇骨拓 浙派文人竹刻形成于清乾嘉之后,并逐步成为晚清以来竹刻艺术的主流。清嘉庆时竹刻分金陵派和嘉定派,在浙派文人竹刻形成之前,嘉定竹刻早已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嘉定竹刻进入宫廷之时,另有一些文人雅士始终在追求探索一种能体现个人意趣的竹刻风格,于是便有了浙派文人竹刻。文人竹刻本为文人间的玩物,然而,作品一经流传,其简洁雅致、诗意盎然、清新秀...
据拍卖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祝贺上海博物馆六十华诞及其竹刻特展的举办,新海上雅集将举办沪上第一届刀笔仙工——明清竹刻专场。 8月4日和5日,上海大众拍卖行将举行新海上雅集2012年艺术品拍卖会。本次拍卖包括首次举办的明清竹刻、鼻烟壶、文人书斋及江南旧藏、翡翠珠宝名表古董首饰4个专场,以及宫廷艺术、工艺品、瓷玉、扇骨等在内共计11个专场,近1500件拍品。 据拍卖行相关负责...
宝庆竹刻 【项目介绍】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始于明末清初,采用南竹为材料,将南竹去青去节后,剥出约1.5毫米厚的竹筒内壁竹簧,经煮、晒、压平后,再粘贴镶嵌在木胎或竹胎上,然后磨光,运用不同手法在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等。竹簧制品外表呈黄橙色,晶莹润滑,如象牙般光洁,被誉为“竹象牙”。 宝庆竹刻工艺精湛,其独具特色的竹...
嘉定竹刻自明代嘉定三朱创立以来,已有500年历史,每个雕刻家同时也是诗人、书画家,集诗、书、画、雕刻于一体,形成了文人竹刻的传统,这就是嘉定竹刻与其他竹刻的不同之处。 在当代嘉定竹刻的创造中,最值得一说的是王威和张伟忠。 20世纪50年代前后,嘉定竹刻延续悠久的“文人刻竹”传统已经开始衰落。为了恢复、延续这一传统,王威成了一位孤独者。当2006年上海嘉定竹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消...
竹刻,是一门以刀代笔、以竹为纸的高雅艺术。竹刻艺术在经历了从商周到先秦、到汉唐再到宋代,至明清两代已发展到鼎盛时期,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唐代诗人苏东坡的一句名诗。虽然是短短的10个字,但所揭示的古代文人气质以及文人所向往的精神世界,概括得却是极为精辟。可见,竹子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尚。而历代以来,以竹子为材料,...
1月28日至4月27日,宁波博物馆所藏99件明清竹刻文物将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 据了解,“明清竹刻艺术陈列”是宁波博物馆的专题陈列,陈列藏品多为宁波籍竹刻收藏家秦秉年先生所捐赠。这些竹刻文物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王世襄、朱家先生曾对这些捐赠的藏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目前最重要的竹刻收藏,从质量和数量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都...
12月28日下午,刚参加在台湾台中、台北举行的第一届两岸非遗月系列大展活动的无锡“双契轩”竹刻传承人乔锦洪对记者表示,在一个月的交流展示中,他的竹刻艺术广受赞誉。 从今年11月27日到12月20日,作为首次举办的两岸非遗交流活动之一的“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来自大陆的山西黎侯虎、藏族唐卡等 19项非遗项目在台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