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在船政博物馆回顾海战风云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来自中学历史课本关于洋务运动那一节。福建水师、福建船政局、福建船政学堂都是那段历史中最辉煌时期的产物,福州马尾港作为我国近代船政的摇篮和海军发源地,曾名噪一时。

 

      因为这一段历史,在福建马尾区,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抵达福州的第一站,记者便来到这里,重温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活化石”

 

      福建马尾岛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被历史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活化石”。

 

      1866年,福建船政在福州马尾创办;2005年,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在福州马尾开馆。在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国防工业基地在此建立,第一批近代科技专科学校——船政学堂、电报学堂、飞潜学校在此奠基。

 

      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北与马江海战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为邻,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

 

      这座博物馆建设得很有特色。它倚山而建,高五层,拾阶而上,你会在馆内看到山的“容貌”,树的“姿态”,很有历史感。展厅第一层为序厅,以浮雕和圆雕组合,展示船政总体概况;第二层为船政概览厅,以洋务运动兴起背景,介绍左宗棠、沈葆桢创立船政之艰辛,集中反映船政之最;第三层为船政教育厅,主要介绍马尾船政学堂的兴建、发展、变迁过程等;第四层为船政工业与科技,设置船政轮机车间景观造型,制作展示船政造船成果之船模,介绍船政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科技成果;第五层为海军根基厅,展现近代海军发源于马尾、船政十三厂(车间)造舰船的规模数量、地位以及船政学堂培养的海军。

 

      创造近代教育和军事辉煌

 

      参观时,馆内会有免费导游讲解。顺着楼梯一层层地往上走,也一点点地了解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创建船政。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接办,所谓“左创沈成”,择址于福建马尾的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开学堂、引人才,以及派遣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这里是近代教育的发祥地。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海军学校——船政学堂在此创办,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采取入学招考、借才异域、师夷长技的新式教育模式,是中国第一个采用全英文教学的学校,也是第一个请进外国教师、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学校,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船政学生留学深造制度,所谓“闽堂是开山之祖”。

 

      这里也是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创造了中国造船的数个第一。这里有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福建海军,造就了一批近代海军英才,如叶祖珪、萨镇冰、邓世昌、刘步蟾等。

 

      这里还是中国现代兵舰业和航空业的首创之地,诞生了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第一个潜艇制造厂、中国第一个军舰设计院……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也是在这里制造的!

 

      一段悲壮的海战史

 

      参观船政博物馆,就是在读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馆内尤其珍贵地保存了中法马江海战的大量史料。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796名官兵阵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但福建水师官兵和沿江人民为保卫家乡,英勇抗敌,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马江海战的惨烈,无法想象。尤其是清朝廷“彼若不动,我亦不发”的命令,导致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几无抵挡之力,最终惨败,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辉煌一时的船政毁于一旦。

 

      而震动世界近代史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更可以说是马尾船校“以一校敌日本一国”。中方12舰共有舰长、管带14人,几乎全是马尾水师学堂的毕业生,而在他们底下工作的大副、二副等人,属于马尾学堂校友的更是不计其数。这14人中,有4人阵亡,3人因败而自尽,可谓惨烈之至!

 

      马尾造船厂就坐落在博物馆旁,据说这也是唯一一家对外开放供参观的造船厂。之所以供参观,是因为在船厂内,有一个依然保存至今的当年船政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厂车间。车间里,铸铁的柱子上还保留着当时吊车行走的轨道。车间顶部的花梨木框架据说都来自东南亚,相当牢固。工人们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的发动机都诞生在这里,这里生产出的发动机,武装了中国第一支现代水师舰队。

 

      轮机车间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不再生产了,宽大的车间两侧,是关于造船的工艺模型。从轮机车间一旁的楼梯拾级而上,是当年的船政绘事院。百年前,一幅幅船舶设计图纸就是在这里绘制而成。现已经改造成马尾造船历史陈列馆。

 

      记者站在小楼的二层,望见曾经的远东第一船厂依旧机器轰鸣、吊臂林立。抚今追昔,仿佛周遭一切都已凝固,只有心情随着远方起伏的海面,久久难以平静。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