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董其昌暨松江画派青花瓷板画展”前天在松江方塔园举行。展览由《中国收藏》杂志和鸿运斋举办,首次将深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近百幅董其昌、顾正谊、孙克弘等松江画家的画作,以青花瓷单色釉形式呈现。 董其昌是元代文人画发展到明代的一代宗师。加之清初康熙皇帝对董其昌书画的偏爱、提倡,使董氏书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他为代表的松江诸家画作,不以写实作为绘画对象,而是用意境来宣泄自己的...
该贝壳很稀少,是贝壳里的大熊猫。本版摄影 记者 吴恺 这个超大贝壳的价值超过了一辆汽车。 能分泌强力胶水的贝壳。 8年前,一个小型自然博物馆在上海松江区的小公寓楼里默默无闻地开启,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7000种贝壳。它被命名为“冈瓦纳”——一片神奇而寓意丰富的古大陆。 8年里,馆主何径神奇的生活少有人知。他潜心研究着贝壳学,这...
据《新闻晚报》报道,日前,松江广富林考古现场首次向公众开放。近百名来自沪上各外企的白领参与了由中智视野文化讲坛主办的“考古很好玩”主题活动,他们跟随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深入正在挖掘的考古现场,亲身感受考古活动的艰辛与喜悦。 主办方中智视野文化讲坛负责人表示,由于游戏、小说、电影等通俗文化的参与和演绎,考古现在已成为一种风尚,希望通过让白领们亲身感受考古活动来...
日前,松江广富林考古现场首次向公众开放。近百名来自沪上各外企的白领参与了由中智视野文化讲坛主办的“考古很好玩”主题活动,他们跟随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深入正在挖掘的考古现场,亲身感受考古活动的艰辛与喜悦。 主办方中智视野文化讲坛负责人表示,由于游戏、小说、电影等通俗文化的参与和演绎,考古现在已成为一种风尚,希望通过让白领们亲身感受考古活动来纠正一些社会误识和偏...
松江方塔公园照壁。本报记者 贺佳颖 摄 明朝伊始,它诞生于松江城隍庙。砖雕的画风质朴简约,传承了宋元遗风。后来,寺庙在抗战被炸毁,而它却死里逃生。专家称,它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古老的照壁,见证了642年的沧桑。现在,它被列为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不久前,当地文物工作人员观察到,照壁已经“年老体衰”。日前,它接受了第一轮“体检”。上半年内,明代照壁进行...
本报讯 (通讯员 居嘉 记者 江跃中)作为纪念松江建县1260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馆藏精品文物展”近日在松江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博物馆从馆藏数千件藏品中遴选了书画、印章、砚台等三类文物162件。展览将持续到3月30日。
6月10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与松江博物馆联合举办“广富林考古新发现特展”在松江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次展览重点展出了2008-2010年广富林考古工作的最新成果,有距今5100年至4200年的红陶、黑衣灰陶以及这一时期人们劳作使用的石刀、石犁等,其中的出土文物玉琮和角质端饰是重大发现。“广富林考古新发现特展”是上海博物馆在广富林地区考古工作的一个缩影,凝聚...
明代末期,正当社会动荡、朝代更替之际,画坛却显得热闹非凡,高手林立,画派纷呈,出现了著名的松江画派。明代,松江是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时常有文人墨客过往,甚至长期居住,文化艺术因此而兴盛。明末松江地区的绘画艺术交流相当活跃,顾正谊、董其昌、沈士充、孙克弘、陈继儒、赵左、莫是龙等人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分别创立了名闻遐迩的“华亭派”“云间派”“苏松派”,这三个画派统称为“松江画派”。 “苏松派”以赵...
昆曲大师俞振飞的父亲,被誉为“江南曲圣”的俞粟庐百年前的信札日前在其故乡松江首次披露。俞粟庐的侄孙俞经农向记者展示了粟庐公于清末民初写给五侄俞建侯(即俞经农父亲)的110余封尺牍,其中记录了昆曲发展的珍贵史料,还有当时沪上艺坛的一些逸事。从书简来看,在唱曲之余,俞粟庐也擅长书法和金石鉴赏,其收藏也不乏古代碑帖珍品。 俞粟庐(1847~1930年)名宗海,清松江府娄县人。早年在松江标营学习弓马武艺...
1月5日,2009年文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上海博物馆举行,并为上海市首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授牌,松江博物馆名列其中,成为上海市7家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之一。 此项殊荣的获得正值迎世博进入关键阶段之际,将有力地促进松江博物馆在迎接世博、宣传世博、服务世博中打造精品陈列展览,提升文化品牌,发挥博物馆窗口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新华网上海10月29日电(李荣李圆圆)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书《平复帖》是现今存世最古老的墨迹。作为陆机故里的上海松江区大力传扬《平复帖》的艺术,推出国际书法大赛,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的参与,近日获奖者揭晓。北京故宫博物院还特意复制了《平复帖》,送到松江展出。 据介绍,《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书,系现今存世最古老的墨迹,距今已有1700多年,它比王羲之的《兰亭序》早了50年,现珍藏于...
上海古城松江近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又发现了一处明末古建筑。据介绍,该古宅位于车墩镇,为五开间大厅,大木结构保存完好,在现存上海地区宅第类古建筑中较为罕见。截至目前,作为上海历史文化之根的松江已在此次文物普查中新“搜罗”到了5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明清古建筑。 此前,普查小组已在永丰、岳阳街道等地发现了4处明末清初宅第民居。近期又于车墩镇境内新发现了一处建于明代晚期的五开...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画市场的日渐火爆,松江画派诸多画家,也引起了藏家的普遍关注。但纵观松江诸画家,如顾正谊、孙克弘、董其昌、沈士充、陈继儒、赵左、莫是龙、蒋蔼等,唯董其昌执画坛牛耳。据业内人士估计,这极有可能是松江画派诸画家后市升值的一个信号,董其昌作品的市场活跃,必将带动松江画派的整体市场行情的新一轮增长,关注和收藏松江画派作品,全球金融危机时代藏家的机遇所在。 松江派是三大画派统称 所谓...
“广富林文化第一次发现了墓葬。”记者昨天从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获悉,近日,由他们主持的广富林遗址发掘中,首次发现了广富林文化墓葬,并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和周、汉、宋、元等时期的大量文物。这项抢救性发掘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田野考古工作,为复原松江乃至上海古代历史增添了丰富翔实的实物材料。 据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宋健介绍,松江广富林遗址抢救性发掘从今年3月27日开始,大概半个月前,...
广富林文化大约处于4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先民由于面临洪水之灾,移民迁徙到了长江淮河流域,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上海松江佘山以南区域作为最终栖息落脚之地。依据1999-2005年间对松江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考古学界确立了广富林文化这一新的考古学名词。从出土的陶器石器分析,它与鲁豫皖地区王油坊类型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本处于晚期的良渚文化也因为受到了中原的文化的侵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