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富林文化:4000年前黄河边先民来到松江
广富林文化大约处于40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先民由于面临洪水之灾,移民迁徙到了长江淮河流域,他们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上海松江佘山以南区域作为最终栖息落脚之地。依据1999-2005年间对松江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考古学界确立了广富林文化这一新的考古学名词。从出土的陶器石器分析,它与鲁豫皖地区王油坊类型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本处于晚期的良渚文化也因为受到了中原的文化的侵入,和来自南方的以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的影响而加速衰落。
今年6月底,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将进入收尾阶段。这也是该遗址在发现半个世纪后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此次田野考古工作由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持,并集中整合了来自复旦大学和上海大学等本市主要的考古力量。
截至目前,已发现新石器时代、周汉及宋元时期大量遗存,包括灰坑220个、沟20条、水井15口、墓葬7座和数量众多的陶、瓷、玉、石、骨、木器等,这些丰富的实物材料将为上海地区历史研究提供第一手佐证。其中,广富林文化层出土的墓葬、房址等遗存更是对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历史还原注入了最新的养分。一大批复原上海市古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在历经数千年后重见天日。
据悉,在该遗址中心地带,一座广富林遗址公园正处于策划阶段,其核心建筑就是广富林遗址考古博物馆。
街道、房屋、墓葬和稻米
此次的发掘工作于今年3月27日正式展开。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健介绍说:“整个广富林遗址区域范围达15万平方米,此次考古属于抢救性发掘,这也是上海有史以来在一个考古季度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次。”首次发现了7座广富林文化墓葬,其中,M35还随葬了8件器物。
参与此次发掘的上海大学罗二虎介绍说,墓葬未于人体脖颈腕等处发现有装饰玉器佩戴件,随葬器物的位置在墓主左右两侧,和此前于余杭地区出土的良渚文化随葬品有明显区别。良渚文化以制作玉器为其明显标志,在墓葬中,更有玉琮、玉璧、镯等各类玉饰。墓葬中未见玉器表明广富林文化相比良渚文化的敬神灵、重祭祀,更为务实。专家将借助高科技手段对人骨进行DNA分析,有望揭示墓主的身份,了解各个墓主间的血缘关系。墓葬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广富林文化社会结构、人种构成和食物结构等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除此之外,此次发掘还首次发现各类型房址并存的现象,更是为研究广富林独特的移民文化特征提供了佐证。宋健介绍说,此次发掘的干栏式建筑群,位于遗址北部湖边。柱洞多达数十根,但未见承重的木桩。整个建筑群保存良好。干栏式建筑为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常见的建筑样式。但不可思议的是,在几乎相同的文化层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直接建于地面的房址。该类型房址遗存与同时期黄河流域常见的地面房屋相似。建筑墙体为木骨泥墙,出土的遗存表明,当时的先民已懂得将木材、动物骨骼等材料掺入泥土中,反复夯实,以提高墙面抵抗自然力量的能力。由倒塌墙体推算,墙高在90厘米以上,居住面保存较好。
同时,让考古人员颇感兴奋的是在发掘区西部墓葬较为集中区域还发现了一处类似道路的遗存。目前已发掘出土的这部分道路,宽1米多。起先由于断断续续分段被发掘,未引起特别注意,直至最后才发现这些遗存连起来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路面”,长度将近10米,由红烧土块和细碎陶片铺垫,使用痕迹明显。在遗址上同时发现了水井等一批重要的周代文化遗存,其中发现的一件青铜鼎残片,被认为是上海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青铜礼器。
良渚文化时期的稻米已被发现许多,此次发现的广富林文化时期稻壳和稻米等遗物数量较多,形态完整,可判断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人工种植水稻。
广富林文化是外来的移民文化
广富林遗址位于佘山脚下松江大学城区域,不经指点,很难在现代高等学府林立的广富林路上找到它的所在。它悄无声息地湮没在广富林村的最北端,再往北就是不起眼的施家浜河道。记者看到原本广富林村两三层的村舍大约有70%已经被拆除,剩余的几家个体超市、杂货铺也即将告别这里。规划建设中的银泽公路即将穿越广富林村,穿越广富林遗址北部边缘部分。
考古现场,包括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文博专业学生在内的考古人员戴着草帽,顶着烈日探寻先民生活留下的踪迹。数十个探方,每个大约2-3平方米,在已挖掘深度为1.5米左右的文化堆积层中,最底部为4500年前左右的良渚文化,向上则属于广富林文化。而在广富林文化层之上则连接了西周文化层。
和所有的考古发掘一样,出土陶片是研究的最基本素材。罗二虎介绍说,此次发掘各时期的陶片数量颇丰,有相当部分残缺件可经修复,这对研究广富林移民文化特征有着重要意义。观察原本居住于北方的先民遗存的器物特征不难感受到他们务实而重礼乐的文化特质。而时间相近的良渚文化晚期,出土的陶鼎、豆、壶等器具,则以器形繁多、刻纹细密为鲜明特征。这也是广富林文化与良渚文化最明显的差别所在。与此同时,“广富林文化”在环太湖地区也找不到与其他文化的渊源关系。显然,这是一种外来的移民文化。除了广富林文化所处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大量周、汉、宋、元各个时期的陶、瓷、玉、石、骨、角、木器,谱写出上海古代历史的片段。
考古工作结束后,考古工地将转交给建筑施工单位。而在遗址中心地带,一座广富林遗址公园正处于策划阶段。计划中的遗址公园将作为松江大学城内重要的文化旅游设施,前期工作目前已有序展开,松江的文史研究人员正在为如何于公园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而进行讨论,相关材料也在整理搜集当中。未来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占地0.6平方公里,将选址于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之上。而广富林遗址考古博物馆将作为主体建筑矗立于公园核心位置。博物馆内将专门陈列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并开辟广富林发掘现场模拟展示、藏宝室等配套设施。
同时还将建设广富林汉代集镇模拟馆,再现古老集镇的民风民俗。一批制陶坊、布艺坊、农耕院、书院、水上码头等也将在此建成,而一座集中展示上海古代,主要是松江府当地重要的历史人物形象及事迹的乡贤祠也被列入了建造计划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