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642岁明代照壁上半年将整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松江方塔公园照壁。本报记者 贺佳颖 摄

明朝伊始,它诞生于松江城隍庙。砖雕的画风质朴简约,传承了宋元遗风。后来,寺庙在抗战被炸毁,而它却死里逃生。专家称,它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古老的照壁,见证了642年的沧桑。现在,它被列为上海文物保护单位。

不久前,当地文物工作人员观察到,照壁已经“年老体衰”。日前,它接受了第一轮“体检”。上半年内,明代照壁进行动工,两端将筑起防护支架,为之年延益寿。专家建议,这块照壁的原址曾是松江县镇中心,抗战前,这里热闹而辉煌。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找到当地尚在世的老人,通过口述的形式,还原抗战之前的人、事、物,抢救下照壁曾经见证的历史。

照壁“老”了

专家首次用高科技为其“体检”

方塔公园内,这块642年的照壁看上去仍然精神矍铄,照壁雕花的轮廓仍然清晰可见,麒麟图案生龙活虎地翻腾其中,雕花的檐角飞窜而起。因为这块照壁看似壮硕结实,常人一直以为它能够“长生不老”。而松江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块照壁已经不年轻了。从侧面仔细看,中间像被吹了气一般,略微鼓起。十多年前,有文物专家来此地访问,说到照壁上有“洪武三年”(1370年)的字样,而现今,日久天长,石块被风吹雨淋,因而砖雕上的字迹已经难以辨认。

日前,专家们首次运用激光扫描技术这个高科技手段对古照壁进行“体检”。据上海房地科学院工程师介绍,仪器会将密集的信号发射到照壁上,获取古建筑物表面的高清晰三维激光点云影像数据。将数据拼接在一起,便形成了古建筑物的三维立体点云图。将点云数据导入CAD中,就可绘制出各种古建筑图。如果将点云数据进行建模处理,就可以建立高清晰古建筑三维立体模型,人们在电脑中就可以对“照壁”进行研究。

现在,这套数字工程已完工。通过三维扫描技术获得重建建筑物的数字化档案,取得彩色数字正射影像图,传统的平、立、剖面图等。这些都是文物保护工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即使发生地震、战争等破坏活动也能完成文物修复、文物重建等,并且对将来的古建筑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从故宫到云冈石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中显过身手。“今后,这块照壁就有了一个原始数据库,以后通过对比,就能够对它的变化进行跟踪了。

它的价值何在?

是上海建县之后最古老遗迹

在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亭始见于史志。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置华亭县。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置华亭县,后改称松江县。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可以说这块照壁,是现今留下的上海建县之后最古老的遗迹。”著名建筑史专家、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路秉杰称。

照壁是我国古建筑中所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宫殿、寺庙、住宅、园林建筑中大多有之,也称“照墙”、“影壁”。专家称在古代,这块照壁北面是一座城隍庙,古代松江人供奉神灵,从庙门进入大堂时,就能见到这块照壁。绕过这块照壁,就能进入庙宇的殿堂。

上世纪30年代,城隍庙毁于战火;50年代,方塔公园里仅存照壁与门厅等;70年代,唯有照壁独存;20世纪80年代,建成方塔园,它就成为了方塔园一景……“上世纪50年代,那时我才20多岁,曾来此地勘察。当时的方塔简陋不堪,灰尘并有砖块时常随风洒落,唯有照壁安然静伫于此。”现今快80岁的路老先生介绍,这块照壁建成于洪武三年,正是明朝建立伊始,工匠的手艺仍传承于元代。从雕刻的手法上来说,也属于宋元时期的风格。整体看,它的风格简约淳朴,通俗易懂。老百姓能够从它的画面,读懂它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件艺术品的刀法圆润、深刻、流畅,和明清时候的艺术品比起来,它并不那么精雕细琢,因而也显得更加结实。

现今,它已经是江南一带保存最完整的照壁。在路老先生看来,它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足以能够列入“国宝”行列。“它虽然够不上唐朝、宋朝,但本身风格仍是宋元遗风。”

老民俗已难续

当年目击战火的孩童也已老去

曾经的“松江府”即在方塔公园边,也可算做古代上海地区的“市中心”。到了节日,这里的集市热火朝天。照壁前的马路名叫“三公路”,一条约3米宽的小河从西向东流淌。这块古照壁麒麟图案上方有一轮圆日,象征着明洪武皇帝,而这下方的麒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灵公”将皇帝的恩泽带给人间,它身旁的无数珍宝和各种吉祥物,也是明代皇帝祈求四方安宁,人人吉祥如意的愿望。当时,清明时分,威灵公在此上香祈福。而后,老百姓老少齐家出门赶集,万人空巷,人潮涌动。庙会中古老的民俗和风俗,却也被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中。

路秉杰发现,对这块照壁和原来它从属的城隍庙,翻阅地方文献资料,也只有寥寥几笔。“这附近的城隍庙,是抗战时候被炸毁的,那么,之前这里的景象是怎样的,在抗战中,寺庙被炸毁时,这块照壁和周围的居民,又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史?”

现在,城隍庙已经在炮火中荡然无存。然而,那一代的民俗民风,老松江的记忆,在史料中也难以找寻。路老先生粗粗一算,当年目击战火的孩童,现在已至少70岁了,如果没有人去保存那一段回忆,它就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了。“这也同样需要抢时间。”路老先生说。

》最新进展

照壁的两侧

将会安装“支架”

据记者了解,照壁的这份“体检报告”目前还尚未出炉。路老先生介绍,照壁虽然结实,在常年风吹雨打中,它也会被风化。雨水会顺着砖块渗入其中,而下方的河流,也会将水传递到砖块里,日久天长,砖块的结构可能容易松散。尤其在暴风雨天,它可能会面临安全隐患。

因此,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照壁的两侧将会安装支架。也有人提出,是否需要安装塑料防雨薄膜,或者是挡风玻璃罩?路老先生认为,这并不需要。“我仍然建议用自然而然的方式来保护它。塑料薄膜也会对照壁有化学作用,而玻璃罩塑封了空气,也会对照壁造成负面影响。”

征集令

方塔公园内的照壁和它所属的老城隍庙见证了古代上海的盛景,也经历了近代战火的洗劫。而关于它的历史,史料上仅有寥寥数语。我们希望能发动各方力量,找回关于照壁的记忆。如果您有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曾经听说过有关照壁的故事,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61933111或在新浪微博上@上海青年调查,我们期待与您交流。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