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解说]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处开放式文物修复室,主要开展“文物修复季”工作。目前文物修复季特展第五季暨2019年第一季“丹青焕彩——唐墓壁画修复展”正向公众开放展出。1月16日,记者探访该文物修复室,了解唐墓壁画修复过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室自2018年开放以来,先后展览了书法、金属、陶瓷、木器家具等文物修复工作。旨在弘扬传统技艺、普及文物保养知识,为公众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据悉...
日前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结合已揭露遗迹以及出土遗物,专家研判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银沟遗址就是富平县城——义亭城(唐至元时代)所在,系目前全国仅见的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 1、银沟遗址何处寻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县城东北角,是一处唐代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另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分布面积约2.3平方公里,现公布为陕西省文...
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那是后来的事,起先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可追溯至汉代甚至更早。应该讲,汉以前出现的山水,多是用于陪衬和烘托画面气氛的程式化、概念化山水;汉以后,虽还作为画面背景,但创作手法开始变得细腻生动,比如魏晋时期的山水,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延续前代,作为人物背景;二是把山水绘成实用性地图;三是独立出来,通过放大山水的画幅比例,凸显它的主要地位,而把人物、车马作为点缀其间的次要部分。...
考古发掘的道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4日透露,考古表明陕西银沟遗址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县城遗址,是目前仅见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唐宋县城遗址,能反映唐宋变革期县城及居于其内的普通工商业者的具体情况。 银沟遗址位于陕西富平县,是一处唐至元代的大型综合遗址,以城址与制陶窑场为主,还有其他种类手工业遗存分布,并有普通的居址、寺庙遗迹等。 考古发掘的壕沟。陕西省考古研究...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唐三彩制品。高铖摄 “过去烧制唐三彩是为了生存,现在则是为了生活。我与唐三彩‘结缘’数十年,以后还将一起走下去。”53岁的李建鹏称,他此生最大的骄傲便是将唐三彩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唐三彩釉彩艳丽,多使用黄、绿、白三种颜色,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与许多古老技艺一样,其烧制技艺面临着失传危机。 李建鹏告诉记者,唐三彩制作工艺复杂,要将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2018年12月29日,行唐故郡遗址2015-2018年考古工作验收暨2号车马坑保护专家咨询会在行唐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该遗址考古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首先对故郡遗址考古工地和二号车马坑5号车实验室考古发掘现场进行了考察。与会专家认为,要加强研究工作,做好分期,明晰遗址与墓葬的相互关系,为...
昔日作为寺庙喇嘛独门技艺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制作技艺沉寂多年之后重现生机。如今,掌握这项技艺的人从3年前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增加至400多人。 马鬃绕线蒙古唐卡是唐卡文化中的独立分支,记载着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历史资料,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传承300余年,但在其他地方鲜为人知。这项技艺在传统唐卡制作中加入马鬃等材料,将马鬃绕线缝制在丝面图画的边缘,增加图案的立体感,也让唐卡不变形、不生虫、经久耐用...
作为唐人乐府诗创作实践指导与经验总结的唐代乐府诗学,既是唐前乐府诗学的总结与发展,又是唐后乐府诗学的重要参照,是中国古代乐府诗学史上继往开来之集大成。结合唐代礼乐文化建设与乐府诗创作实际,对唐代乐府诗学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研究,并借之探讨唐代乐府诗创作的发展轨迹,既是重要的乐府诗学研究课题,又是独特的乐府诗史描述维度。 唐代乐府诗学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 唐代乐府诗人基本都有自觉的乐府诗学意...
2018年8月8日,第四届中国·热贡唐卡绘制大赛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广场拉开帷幕。王 梅摄 娘本画师指导学徒绘制唐卡。娘本供图 青海省黄南州艺人制作贴金泥塑佛像。阮元铖摄 青海省黄南州唐卡艺人制作刺绣唐卡。王 梅摄 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有一座古色古香、极具藏式风格的建筑,它是青海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热贡画院。走...
央视《国家宝藏2》开播之前,曾经放出关键词,让大家预测国宝。其中,川博的一件文物的关键词是“声”,很多网友猜测为川博馆藏的唐代古琴、战国铜编钟、东汉说唱俑等等。直到答案揭晓,熟悉格萨尔唐卡的朋友才觉得,这个关键词原来很贴切。在手抄本和木刻本出现之前,《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说唱而得到广泛的流传。为了加强说唱时的效果,加深艺术感染力,也为了招徕更多的听众,一些聪明的民间艺人就...
12月18日,为辞旧迎新,由大唐西市博物馆主办,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西安市收藏协会协办的“焰火遗珍——唐长安城醴泉坊窑址三彩器展”在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亮相。展览将着力讲述大家并不陌生、值得传颂的唐三彩“背后的故事”,希望在这个寒冬能为即将结束的2018年添点色彩,也希望每一位参观者能有一个火红的明年。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15日,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展览介绍了一个重大发现,即20世...
12月21日,中国文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亲临大会祝贺。中国文物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会长、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名誉会长彭卿云,国家文物局人事司司长朱晓东,学会副会长及文物界老专家等领导,文博专家、学者共计百余名会员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大会由副会长李季主持。 学会成立于1984年,拥有...
游古堡、赏唐卡、晒大佛、看“於菟”、跳藏戏、吃藏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遗”项目热贡艺术所在地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26日举行仪式开启冬春季旅游,邀中外游客开启青海藏乡“探秘之旅”。 12月26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遗”项目热贡艺术所在地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举行仪式,邀中外游客开启青海藏乡“探秘之旅”。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热贡”即“金色谷地”,当地年都乎、吾屯...
12月20日,“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在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博士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并作了“大唐风华——唐墓壁画与丝路文明”专题学术讲座。“张氏帅府”代馆长张连兴与业务人员、沈阳市民70余人聆听了报告,“张氏帅府”副馆长赵菊梅主持讲座。 程旭以“千年中国看西安,首选应在陕历博”为开场,介绍了唐墓壁画的分布情况:关中地区唐墓壁画占全国唐...
12月23日,2018浙江唐诗大会暨“来益杯”中国·天姥山唐诗大赛在绍兴新昌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十位青年唐诗爱好者齐相聚,交流中国传统文化。 大赛分为唐诗朗诵表演和古诗词知识竞答两部分。其中朗诵表演采取轮流朗诵、配乐+背景音朗诵、舞台表演、情景式朗诵等形式。古诗词知识竞答在首届唐诗大会诗词接龙环节基础上,新增千题题库,以时限作答的形式进行比赛。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