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1 图2 图3 长沙窑是唐朝重要瓷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故又称铜官窑、瓦渣坪窑,是唐朝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其创烧于唐,是承继唐朝岳州窑而起的,晚唐至五代是极盛期,五代以后衰落。瓷胎大多呈灰白色、香灰色、青灰色。器物主要有壶、盆、罐、碗、水盂等。 创新和影响彩釉装饰最早的是青釉釉下褐彩,出现于三国吴的瓷器上...
“唐英纪念馆”建设开工仪式现场。王昊阳摄 10月19日,在中国景德镇国际博览会举办期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宣布正式开建著名清代督陶官唐英纪念馆,以致敬这位一生督造百万件精品皇室瓷器,推动中华制瓷业发展的历史英雄。 唐英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任内务府员外郎官职,驻景德镇御窑厂署佐理陶务,是清代任期最长、成就最高的督陶官,也是影响清代制瓷历史的重要人物。 历史学家阎崇年在“唐...
自2017年11月2日,“唐《开成石经》搬迁事件”曝光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反对搬迁的呼声不断。截止目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晚报》、《西安晚报》等数十家媒体相继发表关注文章53篇,这在西安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之前从来没有哪处古遗迹的存亡受到全国公众的如此关注。令人费解的是,此事件官方仍然没有公开回复,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在持续。 此事件中,支持搬迁与反对搬迁的双方争论的其中一...
北塔高耸望古城。施正越 摄 “重雾疑朝雨,斜阳竟晚晴。万山江外尽,一塔岭间明。”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讴歌严州的诗句,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钱塘江诗词之路·梅城诗词大会”上,这首诗歌被重新吟诵。历史与今天,古人与今人,游客与原住民,仿佛经历了一场久别重逢。 “睦州诗派”是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派,严州古城(梅城)是名副其实的“诗词之乡”,是“钱塘江唐诗之路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大力推进“钱塘...
2018年10月13日-15日,“书法与音乐:唐其煌(纽约堂叔)四体榜书展”在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共展示了30幅榜书(大字)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力求践行艺术家的书法理念,用行草的用笔,篆隶的结体,打破篆书和隶书的平衡,使之成为“行草篆”或“行草隶”而古意盎然。 开幕式现场 本次活动由国家民族画院、中国民族艺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家网、中国书法家网承办,涌现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红心伟业、...
西藏写实派唐卡首次举行大型展览 西藏安多强巴唐卡艺术画院成立一周年师徒精品作品展在拉萨举行。图为11日,一位腿部残疾的唐卡画师参观展览并用手机记录写实派唐卡特点。江飞波摄 11日,西藏安多强巴唐卡艺术画院成立一周年师徒精品作品展在拉萨举行,现场展出唐卡60余幅,是西藏写实派唐卡首次举行大型展览。 独具风格的肖像画是安多强巴唐卡艺术画院的特点之一。图为11日上午,一群学习唐卡绘...
来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总感觉很奇怪。明明是县城东,大街的标识上却写着“西大街”。就这样,汽车把我们带到了实际上是县城东部西大街的一片正在拆迁的街道旁。 “看这个大土墩,它是唐朝墩南城墙留下的最后两段城墙遗迹之一,太珍贵了,一定要保护好它。”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的话,让我们看到了唐朝墩的城墙。 穿过狭窄的小路,唐朝墩中央夯土建筑台基上,唐朝墩古城遗址保护标志的大石碑高高竖立。四周...
2018年10月1日,《文明之光——龙门博物馆藏唐代丝绸之路民族碑志展》在洛阳龙门博物馆负一楼独立展厅开展。该展由人民日报社、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委市政府、洛阳市文物局指导,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洛阳龙门博物馆主办,故宫博物院古代文献研究所、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古籍专项基金、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洛阳华夏金石文化博物馆、洛阳龙文科技有限公司、中航联创科技有...
图为“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现场。项菁摄 中新网绍兴10月8日电(见习记者 项菁)“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突出优势,长期以来,中国文化遗产工作普遍存在重保护轻利用、重学术研究轻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现象。”10月8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在“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上表示,“活化”文化遗产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中国文化中,马文化独具魅力。近日,“大唐风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马作为唐朝重要的文化符号,在这次展览中大放异彩。其中展出的《彩绘贴金骑马俑》、《彩绘陶骑马带猞猁狩猎胡女俑》、《胡人备马图》等作品,为我们展现出盛世唐朝经济军事实力的强盛以及人口的多元化。本文从唐宋两朝的马文化为基础,依据展品为线索,带大家梦回唐朝,感受那个快马扬鞭的年代。 甲兵之本 (唐朝经济图 资料图...
由归元玄奘文化促进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共同主办,主题为“传承玄奘精神,弘扬丝路文化”的首届玄奘与丝路文化国际研讨会及高峰论坛前不久在西安、商洛举行。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刊发由北京大学陈明教授在此次论坛的文章《<大唐西域记>中的故事及其图像在丝路的流传》。他认为,搜集与比对《大唐西域记》中的相关故事在丝绸之路多语种文献中的平行文本,及其在陆海丝绸...
“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琴之一道,意义远不止于一种源远流长的乐器门类。琴的精神,兼有儒道,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不断变化、丰富,与文人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都体现了古琴对文人的重要性。 9月26日,“太古遗音——龙美术馆藏唐宋古琴与文人清趣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此次展览以“丝桐合为琴”、“但识琴中趣 ”、“天人合为一 ”三个板...
“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9月21日起在四川省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对外展出,包括来自国内各大博物馆的350件(套)珍贵金器,其中珍贵文物比例超过70%。 展览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初现——夏商西周时期”、“盛放——春秋战国时期”、“融汇——秦汉时期”、“耀世——魏晋隋唐时期”、“异彩——宋元时期”、“专题展示:黄金面具”等几大版块。据悉,此次金器特展是我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
日前,在2018中国版权投资展项目对接会上,厦门安妮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海底考古专家沃特曼签署“黑石号”出水唐代陶瓷文物的回流协议。这批出水文物共有189件,全部为陶瓷,预计今年11月从德国运至厦门并亮相。 1998年,“黑石号”由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海域发现,是一艘唐代阿拉伯商船。“黑石号”的发现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依据。考古发现,该艘沉船装载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
从北京到长安的一千公里路途,唐玄宗的信使要五六天才能抵达。而今,只要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便可以一睹大唐风华。 9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难得一见的壁画碑石、何家村窖藏的金银器、充满“胡气”的三彩陶俑……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承载着大唐的艺术与生活,展示在观众面前。 大唐早已远去,但人们对大唐的回望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