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憨态可掬的福娃、翩翩起舞的蝴蝶、丰盈喜气的“福”字……一幅幅剪纸五彩缤纷、形象生动,这些都出自湖北钟祥民间剪纸艺人江学文之手。日前,江学文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我喜欢剪纸艺术,已经坚持十年了,让更多人学习剪纸和了解非遗制作,对我来说是一件乐事。” 今年30岁的江学文是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新闻中心记者,工作之余,剪纸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爱好。江学文学习剪纸起步于他的大学时代,当年班级举行元旦...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江雨佳把校本课程“浙里乡愁、海山记忆”这节课,搬进了台州博物馆,让每名学生在特殊的竹匾上学习画画,感受竹匾绘画的传统技艺。 该校相关教师在开设校本课程时,充分发挥当地博物馆的现有资源优势,注重带领学生领略家乡传统技艺的魅力。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会了在竹匾上绘制卡通版“和合二仙”的方法。
11月8日,考古、青铜、军事、古文字等专家、学者齐聚武义,共同研究一把2400多年前的越王勾践剑,并对“越王勾践剑制作技艺复原与传承”课题进行立项论证。本次活动的东道主——金华市神雕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将在历史依据以及专家的研究下复原这把冷兵器时代的“百兵之祖”。越王勾践剑除了本身精良的制作工艺之外,还兼具历史、文化以及学术研究的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希望以复原越王勾践剑为契机,为当代金属装饰提供更为丰...
10月底,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传承人金东秀在当地展示织锦带技艺。徐雪摄 作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为数不多的织锦带传承人,36岁金东秀的忙完农活家务后,便是她每日得以放松的“织锦时间”。这种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技艺,是羌藏文化的“活化石”。 舟曲县地处白龙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一山看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独特的藏族服饰结构式样,锦带就是舟曲藏族民众一种独特的服饰品。 ...
图为纸笺展品。夏莹摄 “这个要轻点放。”在第十二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上,“纸笺加工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靖正细致地摆着每一件纸笺作品,而在21年前,正是他用耐心“唤醒”了沉睡百年的粉蜡笺工艺。 粉蜡笺诞生于唐朝,在文房用品中有着“圣纸”之称,将吸水的“粉”和防水的“蜡”相融合,纸质平滑,较多应用于皇宫中,由于制作技艺一直密不外传,到了近代,粉蜡笺的制作技艺也就失传了。 对于刘...
10月16日,沈阳“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百幅(件)精品展览”在东北大学何世礼教学馆举行。韩宏摄 运用满族堆绫技艺做出的肚兜、满族剪纸、微雕等一件件非遗精致作品,栩栩如生,诠释着中国传统技艺的精湛。10月16日,沈阳“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百幅(件)精品展览”在东北大学何世礼教学馆举行。 40幅《肚兜》系列作品在沈阳“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百幅(件)精品展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度假区(镇湖街道)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党建引领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引领作用,推动镇湖苏绣非遗文化技艺传承做大做强镇湖苏绣产业同时打造一支具备行动力、执行力和示范性的党建联盟队伍。 日前,刺绣艺术协会党支部联合度假区机关党支部、镇湖街道机关第一党支部和镇湖幼儿园党支部共同组建非遗传承党建联盟,并9月10日下午,在苏绣...
我国文物修复事业跨越新旧两个社会。在旧社会,文物修复师是民间艺匠,他们为了养家糊口,专为古玩商修复古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物修复师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走向文博岗位,为国家修复国宝,带徒传艺,将他们精湛技艺传给新中国第二代的文物修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批师徒新老两代人开创了我国文物修复事业。 目前,第一代文物修复者已作古;第二代仍有部分健在,安度晚年;第三代也将面临...
柏群在工作中 “燕京八绝”包括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曾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的高峰。但在历史的递嬗演变中,以“皇家工艺”为代表的“燕京八绝”曾一度遭遇手艺失传的危险境况。 从2008年开始,在社会各方合力推动下初步成型的北京燕京八绝文化平台,致力于恢复传统手工艺,取得了积极成效。“燕京八绝”工艺品曾在2014年北京APEC...
近百条少数民族百褶裙绽放、上千款带有温度的手工产品、十余种非遗手艺体验项目、远道而来的手工匠人,盛装展示技法、讲述故事的深山绣娘……1日在北京侨福芳草地开集的“深山集市”喊你来赶集! 模特走秀 杜洋 摄 这场以“深山淘宝”“畅玩体验式消费”“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特色的深山集市,以蓝染和百褶裙为主视觉元素,还原中国大山深处的赶集氛围,让每一位都市赶集者穿梭在上千年的文化记忆中,...
广绣,亦称“粤绣”,泛指广东刺绣品。广绣最晚起于明代,清代晚期流行较广,出现了许多佳品,如衣饰、插挂屏、荷包扇套、绣画等刺绣品。广绣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纳纱绣,尤其是纳纱绣,底层多用羊皮金作衬,金光闪烁,格外精美;而绒绣则最著名,清代时已大量出口。广绣常以民间喜爱的孔雀开屏、杏林春燕等为题材,构图丰满,形象逼真;施针简快,针线重叠隆起;配色鲜丽明朗,光泽炫目;并常用孔雀羽线、捻金线配合绣花,花...
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记“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柴战柱 柴战柱在创作绞胎瓷作品 从18岁时的一名普通的烧炉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柴战柱用了36年。36年的华丽转身,源于他对绞胎瓷事业的执着和付出,源于他对于绞胎瓷艺术的热爱与痴迷。 记者了解到,在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柴战柱作为“当阳峪绞胎瓷烧制...
“我第一次参加民俗博物馆的夏令营是三年级,那时候我还不太能坐得住,彩绘葫芦要从上午画到下午,我却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我又连续参与了四届这个夏令营,把所有项目学了个遍。”7月9日,南京第十届“我是小小传承人”主题夏令营活动开营。开营现场,第一届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张知行对即将学习非遗技艺的小朋友们说。 记者了解到,“我是小小传承人”主题夏令营是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博物总管共同主办,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慧心传承技艺 妙手接续文明 ——国家艺术基金“民族传统技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侧记 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技术部主任汪自强在讲授书画包天地杆 6月30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民族传统技艺(书画装裱、古籍修复方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结束了集中培训课程。来自重庆、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浙江等15个省份的50名学员将在接...
5月4日,在历城明式传统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徐光祥家中,徐光祥正在为桌案板凿卯眼。郝学娟摄 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柴木家具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徐光祥工作间的墙上挂满了手锯、凿子、木条等工作器材,却找不到一根钉子、闻不到一丝粘合胶的味道。 图为徐光祥展示榫卯结构组合方式。郝学娟 “锯、凿、刨等几个步骤反复打磨做成一榫一卯,一穿一插,一张木案板就和木腿联结在一起了。”正在为桌案板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