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 纵36.8厘米 横42厘米 第(1)(3)两件档案都是崇祯十一年(1638)二月初九日总监关宁两镇太监高起潜奏报副将吴三桂率兵出宁远城,往侦察敌情的科抄题本。总监关宁两镇,关,指山海关;宁,指宁远,今辽宁兴城。 档案记述了崇祯十一年逃归明朝辽西乡民王志礼所述清军准备袭掠明朝地区的情形;吴三桂派出马队远哨被敌追逐等情况。 高起潜,崇祯时为内侍,以知兵称。五年(1632)孔...
明 纵36.8厘米 横48厘米 第(2)件档案是杨文岳任登莱巡抚期间,于崇祯十一年(1638)二月初奏报海防情况的科抄题本。登莱在山东半岛东端,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当时防御倭寇和后金(清)的军事要地。题本主要是奏报当年正月东来船只(指辽东半岛外海诸岛开向登州的船只)的具体情况。当时明朝与东北的后金(清)争夺辽东战事紧张。明廷防御后金(清)偷袭,所以二月八日的圣旨说:“(后金)谋犯叵测...
明 套:纵26厘米 横12.5厘米 正文:纵28厘米 横126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原件年份不清,据有关史料考证,应为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初一日。 在这封信中,马绍愉首先回顾了崇祯十五年(1642)到沈阳与清议和受到盛情款待的情况。信中又说:吴三桂“借清兵杀退逆贼,恢复燕京,又发丧安葬先帝,举国感清朝之情,可以垂史书,传不朽矣”等,提出与清朝和谈,...
明 正文:纵18.4厘米 横140.5厘米 副启:纵18.4厘米 横156.6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此件档案是被南明弘光政权封为东平伯的刘泽清致已降清的明朝旧臣冯铨、洪承畴、金之俊的书信。目的是为弘光政权北使议和团疏通关系,企图联合清兵镇压农民军,借以阻止清兵南下,维护弘光政权。其时间当在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八月初(参见本书《陈洪范致吴三桂书》)...
明 封套:纵17厘米 横17.5厘米 正文:纵15.5厘米 横85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本件档案为南明弘光政权与清朝举行和谈的北使议和团成员陈洪范致降清明将吴三桂的亲笔信。原件末题“仲秋朔日”,未署年份,经考证当为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八月一日。 陈洪范在信中首先赞扬吴三桂“忠义动天,借兵破贼”,即借助清兵把李自成农民军赶出北京,是有功于明...
明 封套正面:纵21.5厘米 横22.5厘米 封套反面:纵20.5厘米 横20.5厘米 撒金蜡笺:纵20.5厘米 横107厘米 副启:纵18厘米 横289.6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本件档案系刘泽清于崇祯十七年(1644)七月三十日致降清明将吴三桂信的附函(首题“副启”,末署“名具正幅”可证),正函未见。当时,明崇祯帝已自杀,攻占紫禁城不久的李自成起义军,又被清...
明 奏稿:纵28.5厘米 横73.2厘米 行稿:纵38.5厘米 横73.2厘米 两件档案内容相同。一是奏请报拨陕西年例、练饷奏稿(有多处涂改,应系稿本);二是发给西安府(原陕西巡抚管辖)要求尽快缴纳练饷、年例的行稿。时间均在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 一、报拨年例、练饷奏稿。 张尔忠在奏稿中称:自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初六日接任巡抚,至十五年(1642)五月二十二日...
明 (1)纵26厘米 横118厘米 (2)纵26厘米 横130.5厘米 本件档案是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陕西巡抚张尔忠奏报阎国卿为首的叛将叛兵全部歼灭的题本稿。未署年月,疑有残缺。本件档案有两份,内容相同,当为抄本。 题本的开头说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是“豫(河南)寇愈炽,秦(陕西)兵再溃”。崇祯十四年(1641)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河南,转战一年多,明朝军队连连败北...
明 题稿:纵38.6厘米 横516.9厘米 行稿:纵38.6厘米 横78厘米 明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兵部科抄档案两件。一为初十日题本;一为十三日行稿。其内容都是有关王武纬奉差出使朝鲜的有关情况的谕旨和奏报。丽,即朝鲜国(朝鲜古称高丽,明代也俗称其为“丽国”)。 一、二月初十日的兵部题本,是据二月初二日的谕旨,“逐一明白回奏”王武纬奉差出海完成使命的情况。 当时已是明朝...
明 纵29.5厘米 横170厘米 末有近代收藏家瞿益锴根据赵氏家乘及明代赠官之敕跋云:“此崇祯十三年赐中书舍人掖县(今山东掖县)赵士祎敕命也。谨案:士祎,字伯含,天启辛酉(天启元年,1621)副贡,荫授中书,升工部主事。父祐昌,字延吉,万历丙午(万历三十四年,1606)副贡,荫授右军都督府都事,即嘉靖乙丑(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吏部尚书赵焕字吉亭之子。” 中书舍人:官名。...
明 纵30.5厘米 横386.2厘米 毕木是户部尚书毕自严之父,被赠以资政大夫、南京户部尚书。毕自严(1569-1638),字景曾,淄川(旧县名,今山东淄博市境内)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松江推官、刑部主事、工部员外郎中、淮徐道参议、河东副使、洮岷兵备参政。以按察使徙治榆林西路。万历四十七年以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出督辽饷。进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翌年,兼领天津巡抚事。天启五年以右都御史...
通高21cm,宽15.7cm,重2.28kg 此鼎为圆形,短颈,鼓腹,双立耳,四扁形兽足。器身饰花纹,以回纹、勾连纹为地,口沿下为一周对蝉纹,器腹主体纹饰为四组兽面纹,四足纹饰与造型相结合,形如上攀之龙。 器外底有阴铸篆体铭文,字口填漆。方款为“敬一主人”四字,边款环以“大明崇祯玖年潞国制肆拾器”字样。 作为仿古彝器,此鼎融三代礼器的造型、纹饰于一体,把方鼎的四足移到圆鼎上,同时...
1997年冬,笔者在西安古玩市场上买到一只青花莲子罐。这只莲子罐破得厉害,口、颈及上腹部碎裂成八片,用几十枚铜扒钉锔合。颈下肩部暗刻一圈蔓草纹,胫根部暗刻双旋纹一周。颈部用一圈下垂角旗纹(是变体莲瓣纹在晚明到清初时期的简约画法)装饰,罐腹一侧画雄狮纹,另一侧画蕉树纹,地面用“地皮小草”勾点表现(见图1、图2)。 从造型、胎质釉色、纹饰特点、暗花工艺等方面看,这只莲子罐无疑应是明末崇祯朝民窑高...
笔者收藏古钱币多年,尤以明代崇祯通宝为最多,崇祯通宝钱的文字、轻重、大小、厚薄各有不同,版别极繁杂,把玩它别有情趣,并结识几位专玩崇祯通宝的藏友,共同探讨研究。拜读和研究中国古钱谱、历代古钱图说、简明古钱辞典、中国古钱目录等书,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崇祯通宝文字都有不同变化。“崇”字:有短示崇、正示崇、长示崇、横点崇、八分书崇;“祯”字:有正示祯、略式祯、衣示祯;“通”字:有单点角头通、单...
万历民窑款识有两种,分别为“大明万历年制"和“大明万历年造",字体写法大多行书带草,与官窑相去很远。 天启、崇祯时期,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动荡,经济萧条,官窑瓷器工艺受到很。大影响,因而后世很。少见到署官窑款的瓷器。 天启民窑款有两种格式,一种为“天启年制”,竖排双行款;另一种为“大明天启年造",竖排双行款。均用半行半楷的字体在器底或内底正中书写,或用双圈围饰,或用简笔花卉组成的装饰带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