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一带一路”和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都市玉林小学在着力打造示范性校风校貌、特色“爬山虎”校本课程的同时,承担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基地”的重任,3月19日,武侯区文化馆陈馆长特来学校进行授牌,郭先梅校长代表学校上台接受此项荣誉。学校将以“皮影”传承文化为载体,开展好课程建设和非遗展示活动。 2011年,中国皮影戏就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戏的传...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以便更好地展示世界遗产的价值。 申遗规定对中国不公平 贺云翱目前正在主持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涉及到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湖北“襄阳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安徽“寿县城墙”、安徽“凤阳明...
摘要:随着时光流逝,由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构成的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和替代,甚至失传,特别在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存在许多措施不到位,已经导致许多文化遗产几近失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损失与遗憾。通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的剖析,将数字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及重建方式,并对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更新和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21世纪初出现的新生事物。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中国政府批准加入该条约,2006年6月这一《公约》生效。自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政策文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作了这样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
【内容提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形成广泛参与的运动,以浓墨重彩重绘了中国的文化地图,创造了新的历史。它带着新的话语进来,用文化共享代替文化领域的思想斗争和社会排斥,重新高度肯定原来被历次革命所否定的众多文化事项的价值;它开启了新的社会进程,以文化共生的生态观念和相互承认的文化机制终结中国社会盛行近百年的文化革命,为近代以来在文化认同上长期自我扭曲的文化古国提供了文化自觉的方式,为民族国家的建设...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目前,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世界性主题,国际国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极为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1年起每两年公布一次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中国书法都榜上有名。2003年联合国公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启了人们认识千百年来人类努力创造的精彩纷呈的精神家园。1950...
近100年的中国现代民俗学史,是一部学术与政治的博弈史。民俗学的兴衰成败,一直与各种文化运动,以及政府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五四时期,早期民俗学者们主动担负起了文化启蒙的责任,他们为了打破以圣贤历史为中心的旧文化,建设以民众历史为中心的新文化,发愿“要把几千年埋没着的民众艺术、民众信仰、民众习惯,一层一层地发掘出来”,可惜,这个志愿并没有完成。 1949年之后,中国政府决心建设一种全新的文...
学界在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问题上存有争议,而政府是保护主体的观点较占优势。但此观点隐含着非遗传承主体不是保护主体的悖论,与此密切相关的是非遗保护实践中也有行政化过多、民众缺乏主体性的弊端。国内外迄今出台的相关权威文件关于非遗保护的内涵与任务的规定也存在主要关注政府工作而对社区参与重视不够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根本上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非遗的传承与展演必须遵照民众的固有方式与传统。非遗保护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是对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总括性表述,其重要作用之一是在民族文化的高度上认知文化类型,作为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其工具的实用性,亦有其适用范围和一定的局限性。 “非遗”概念的作用 “非遗”作为一个概念,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用以认识社会、文化的一件工具,其所...
主讲人: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此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七讲讲稿。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温家宝总理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
作者简介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院校教授,原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29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唁喇沁,蒙古族。1953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艺专业研究生,师从钟敬文教授。至今,从事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57年。1985年任国...
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江山地杰人灵,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文化,非物质文化积淀丰厚。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存放和展示的地方,对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和实物进行妥善保管和展示宣传。我们紧抓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自2006年以来相继建成了一批特色民间非遗馆和专题非遗馆,如: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
近年来,包括京剧在内的诸多戏曲基本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定程度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戏曲带来了名、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产生了矛盾、困惑和争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再次让民众意识到戏曲是值得骄傲和珍视的文化财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借着“非遗”保护的良机,一些被边缘化的剧种得到了关注和扶持,解散的剧团纷纷重新成立,早已四散的艺人再次回到久别的舞台,众多传...
3月15日下午,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研究课题专家评审会召开。此次评审会邀请到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等单位专家,为项目研究及下一步工作开展指导。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浙江大学课题组通过对4处海丝申遗点(保国寺、永丰库、天童寺、上林湖越窑遗址)的价值评估、实地勘查、结构监...
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将“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丰富多彩的遗产日活动已成为促进公众广泛参与遗产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遗产日活动的关注度,现拟公开征集2018年度遗产日主题1条和宣传口号5条。 相关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