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的一些思考

  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江山地杰人灵,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文化,非物质文化积淀丰厚。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存放和展示的地方,对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和实物进行妥善保管和展示宣传。我们紧抓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自2006年以来相继建成了一批特色民间非遗馆和专题非遗馆,如: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和睦彩陶馆、毛氏文化专题馆、江山古城遗迹民俗展览馆(西塘人家)、江山婺剧展示中心、福赐德蜜蜂博物馆、廿八都杨展三家庭民俗馆、江山西砚展览馆。这八个场馆的开放,使得我市60%以上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充分展示,成为传承和展示民族民间艺术的中心。有力地推进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宣传江山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

  一、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的积极意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是最理想的“活态”传承。

  我们有许多文化是传承的文化、传人的文化,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是其独特的传播延续方式。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广大民众,尤其是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积极参与。正因为有了这些传承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得以流传至今。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最理想的“活态”传承。现在很多传承人都已年过半百,甚至有些技艺高超的传承人已经去逝,很多项目都淡出市场和百姓的生活,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民间艺术濒临失传。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廿八都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所在地有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29处。江山首批非遗申报项目51项,廿八都占大部分,廿八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重点镇、试点镇,江山市列入省非遗产申报9个项目中廿八都镇占了3个,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008年6月市委、市政府投资5000万对廿八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有力的保护。目前已开始对古建筑进行维修保护,特别是古建筑的木构件和壁画进行重点保护。今年年初在廿八都文昌宫内建造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文昌宫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文昌宫建筑内除了木构件,还有412幅神态各异的精美壁画。为保护文化遗产,展示廿八都边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除了收集各种道具,还与旅游结合,聘请了很多有绝技绝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展示展演,让他们带徒弟,传技艺,使他们能够不脱离现实基础和文化土壤,有意识地创造优良的传承环境和真实的文化空间,为遗产的传承营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2、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有利于形成遗产的整体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都是与民族、地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构成文化综合体,形成遗产的整体价值。以江山和睦彩陶馆建设为例:它的艺术价值不只在于彩陶本身,最为重要的是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个不足600人的小村落,但却保留着40多座“馒头窑”,保存着300多年前的制陶原始生产工艺流程,这在国内实属罕见。和睦彩陶馆是在古代制陶作坊遗址上兴建起来的。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传统中国彩陶的制作工艺和漫长历史。该处集彩陶生产、彩陶艺术品陈列和参观游览于一体,成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一个新亮点。

  3、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民间艺术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件件价值不菲,具有比普通文化遗产高得多的含金量,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金字招牌,一个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多少,是一个地方潜在的文化竞争力,甚至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以非遗场馆为载体,打造品牌,打响品牌,使其具有丰富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享有较高声誉,促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江山婺剧“二合半班”是流行于衢州、金华等地浙江传统戏曲之一。而“变脸”、“耍牙”是江山婺剧团所特有的,“变脸”技巧在我国戏曲艺术中有多种表现手法,“变脸”特技风格在全国剧种中实属罕见。因此江山婺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申报项目。建立江山婺剧展示中心在江山市非常有必要,对加强该项目的学术研究,促进传承、保护都有积极的意义,平常积极开展婺剧传统表演及绝技、绝活训练课程,目前参加婺剧培训的人员达300多人。近年来还加强了江山婺剧促进会的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邀请婺剧名人名家进学校办讲座、在社区广场进行婺剧展演、举办有关婺剧的学术研讨、建立传承教学基地等一系列活动抢救性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4、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有利于彰显地方的特色文化。

  据专家考证,江山市清漾村不仅是毛泽东的祖居地,也是江南毛氏的发祥地。浙、赣、湘毛氏后裔百分之八十出于斯;这里名人辈出,村里的古建筑群却朴素无华,至今仍保留“诗书名世、清白传家”的传统,为彰显地方特色文化,打好文化品牌,传承和振兴毛氏文化精髓,2005年建成毛氏文化专题馆,通过举办中华毛氏联谊、江南毛氏呈普归宗等活动,利用毛氏名人效应和清漾廉政文化影响力,举办毛氏文化专家论坛、两岸文化交流暨毛子水先生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随着清漾毛氏文化研究的深入,毛氏文化已成为江山城市的一张“金名片”,带动了城市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江山古城遗迹民俗展览馆(西塘人家)位于市区西侧西山脚下,由四幢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和一个西塘组成,是国民党少将王蒲臣的旧居,占地面积4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市委、市政府在旧城区改造保护时,保留部分特色民居。江山古城遗迹民俗展览馆是江山市文化建筑的重点项目,经市委、市府决定迁移西塘四幢古民居,修缮古民居,并建设以古城遗迹为主体的民俗展览馆,展览以江山具有特色的民俗文物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满足江山人民的文化生活,这成为与毛氏文化一样成为江山城市的另一张“金名片”。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的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设想

  1、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今后两三年内在城内建立建成集收藏、研究、展示及产业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展示场馆。

  2、落户人气旺盛的景区不失为非遗展示场馆建设值得尝试的一种新模式。

  3、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成为当地学生乡土教育的实践基地,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校园,使青少年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4、积极探索民间资金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全社会来关心、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江山市文化馆  周雪真)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