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皖南藏友叶茂、张友兰夫妇任教于青杨中学。他们继承家传爱好收藏,藏品颇丰。古代陶瓷为其专项,数十年研究,造诣亦深。藏品中佳品占有一定比例。日前来宁带来上乘明清民窑瓷品,其中一件晚明时期广东石湾窑仿钧釉笔筒(见图),精美别致,余一见手之不舍。 该器高16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厘米,宽圈足,白砂胎,胎体厚重。笔筒周身雕塑一株樱桃,枝杆为深褐色,叶为淡绿色,挂鲜红果五枚,上栖一鹦鹉,黄爪绿羽,...
此罐是在主罐的肩部附加四个小罐(见图),形成五罐联为一体,故名五罐联,又称“魂瓶”、“谷仓罐”,属于随葬用的明器,这种罐流行于东汉、三国、两晋时期,距今一千多年。罐高41厘米,腹围64厘米,底径10厘米,胎呈灰褐色,质地坚致,施青黄色釉,釉面润泽,垂流成斑,平底内凹,全器从上到下,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堆、贴、捏塑楼阁、人物、走兽、飞鸟、花朵,在罐下腹部堆贴猪、兔各两只,上部堆贴蟠螭、奔犬各两只,桑...
明 万历年间 陈设品 高62.6厘米、底座长25.2厘米、宽21厘米 释迦牟尼头顶螺髻,左臂披衽,右臂袒露,胸饰“卍”字纹,双目微闭,双手叠加腹前,掌中有一宝珠,跏趺坐于莲座之上,莲座下配以底座。底刻“开元寺”、“大明万历乙卯年漳州府东溪乡”、“冶子陈福成叩谢”,可知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漳州府东溪乡漳窑瓷塑艺人陈福成(生卒年不详)制作并供奉在泉州开元寺的。 这尊...
唐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高71.5厘米 此俑则头戴兜鍪,身着明光铠,绿地宝相花战裙垂至靴面,足蹬黑靴,肩部披膊上层作虎头状,从虎口之中吐出饰金边的绿色披膊。右臂前屈,手中似握有武器。表情威严恭谨。两俑均彩绘贴金,立于黑色台座之上。 郑仁泰墓发掘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土了大量罕见的精美文物,从内容到数量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有关规制,尤其是墓中随葬了...
明 洪武 高32.1厘米、口径8.3厘米、腹径20.1厘米、足径11.9厘米 釉里红亦是釉下彩,先施彩釉,再挂透明釉,然后一次烧成。彩釉中含有铜(Cu)的成分,烧成后呈红色,故称为釉里红。
五代十国 五代 后唐 盛器 1965年福建省福州市郊刘华墓出土 高7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6厘米 瓶敛口,矮颈,广腹,小底,状如橄榄。肩颈部置3耳,上腹壁贴饰3组半圆弧条纹,下腹部有一圈粗绳纹贴塑。胎质粗疏,呈橙红色,通体施孔雀蓝釉,厚而晶莹,瓶内颜色青灰。同出的孔雀蓝釉陶瓶还有2件,与之均放置在墓穴前室。一件和此瓶类似,另一件颈肩附4耳,腹壁环贴4道粗绳状纹。 ...
清 高17.3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15.8厘米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为康熙时所创烧。它的釉色浅而发蓝,甚似天蓝,故名。它的化学成分含钴为2%以下,釉中的铜、铁、钛等元素均起呈色剂作用,而且成色稳定。天蓝釉的器物在康熙时多为小件,以文房四宝类为多。此件菊瓣形的天蓝釉尊为康熙时精品,十分罕见。
明 洪武 高16.2厘米、口径40.5厘米、足径23厘米 碗直口,弧壁,深腹,圈足。通体釉里红装饰,内口沿绘缠枝灵芝纹,内壁绘缠枝菊花纹,内心为折枝牡丹纹,外口沿为海水纹,外壁为缠枝牡丹纹,胫部绘莲瓣纹,圈足外墙为回纹,外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此器形体硕大,造型规整,胎质坚细,釉里红发色偏灰,釉质滋润,纹饰精美,布局严谨,绘制笔法娴熟,线条流畅,为洪武釉里红瓷的代表作。
元 1962年北京市桦皮厂西部明代城墙墙基出土 前部宽22厘米、后部宽20厘米 这种构件安装在屋顶下沿,舌状物尖端向下,便于流泄雨水,称为滴水。这件滴水面上模印浮雕式龙纹,挂黄釉,龙的四周则挂绿釉。除此件外,北京城内曾多处出土元代的琉璃建筑构件,说明当时琉璃品的生产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元 公元1206年-1368年 1993年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出土 高30厘米、口径18.5厘米、腹径31厘米、足径12厘米 此罐造型浑厚,罐体在白地上用黑色画出婴戏、花卉等图案,绘画手法简练粗犷,极富民间色彩,具有磁州窑产品的典型风格。 元代的磁州窑系是当时北方最重要的瓷器生产者,尤其是白地黑花产品数量惊人。在元大都出土的瓷器中,磁州窑系产品占了将近一半,白地黑花瓷器又...
元 1956年山东省济南市出土 高29厘米、足径9.4厘米 在这件瓷瓶所施釉料中含有微量的氧化亚铁(FeO),因此烧成后,它的釉色白中泛出青绿色。这种釉色非青非白、似青似白,被称之为“青白釉”或“影青”。这种瓷器以江西景德镇窑的产品最佳。
石湾窑位于今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该窑创烧于唐代,繁盛于明代,主要以烧制日用器具、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石湾窑陶制品,胎体厚重,胎暗灰或灰白色。釉饰善于仿钧窑而有所创造,厚而滋润,彩翠披离,俗称“泥钧”,又称“广钧”,以蓝、玫瑰紫、墨彩、翠毛绿、雨打墙等色最佳,产品品种很多。其中,瓦脊是石湾窑具有悠久传统的品种;而以渔、樵、耕、读为题材的陶塑则是石湾窑具有典型性的品种;酒壶是石湾窑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品种...
壶属注酒器,中唐以前称注子,壶形多样,一般有流有扳手 把手 ,壶体有筒状、瓜状、球状、葫芦状、皮囊、鸡冠、凤首等壶名,具肥胖壮实之大唐风度。中唐肃宗李亨时宫中有一爱妃名郑注,“注子”有犯讳之嫌,为了避其讳,一度将酒注之名改为“扁提”,其形状扁矮而无扳手。五代至宋又改称执壶,器型向高而纤秀发展,流弯曲细长,宽扳。扁提这一名称与造型延续了千年以上,直至晚清还有青花及单色釉粉彩器,多小巧玲珑,既可作注酒...
宜兴钧釉以紫砂为胎,进窑烧成,再在外表施釉后进行第二次低温烧制而成。此瓶为紫砂系列藏品之一。瓶高24厘米,小口,色泽湛蓝,又名“宝石蓝”,但蓝中又见细小白点,似雪花,甚是美观,此乃窑变所致。瓶底为紫砂,中间一方章,阳体篆文四字“葛明祥造”。葛明祥是清嘉庆时期宜兴制作钧釉的高手。他的作品,当时便为各国商家所重,以高价收购然后转销至秘鲁、西班牙、墨西哥、智利及欧洲各地,并参加过英国伦敦博览会展示,获得...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是宋代江南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烧瓷品种繁多,地方特色浓郁。 吉州窑创烧于唐末五代时期,发展于五代与北宋,南宋至元代初、中期,是兴盛时期,终于元代末。 南宋吉州窑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器,且最具盛名。黑釉是不引人喜爱的釉色,历代产量都不多。到了宋代,茶色贵白,为了观茶色和斗茶风尚的需要,吉州窑和福建建阳水吉镇的建窑一样,大量烧制各种各样的黑釉花盏及瓶罐等物,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