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期,我市文物考古管理所考古人员在周口经济开发区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考古人员在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发现保存较好文物20余件,其中,出土8件西汉青釉瓷,较为罕见。 考古现场发现青釉瓷器 “我们这里发现一座古墓,你们过来看看吧……”日前,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工作人员接到举报后,立即赶到古墓发现地点查看,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进行抢救性发掘。 考古人员在现场看到,古墓的一...
唐 高40.1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9.2厘米 盛器,圆口,长颈,颈上饰三道凸弦纹。圆肩,鼓腹,由肩向下内收,平底。肩部两侧向上伸出龙形耳,龙头长角,两侧双耳,圆眼,吻较长,张口衔沿作饮水状,体施青釉不到底,下部露胎,表面有小冰裂纹。
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的“月隐天城——杭州市朝晖路窖藏出土元代瓷器展”是朝晖路窖藏自1987年发现以来的首次集中亮相。在54件展出的元代瓷器中,有一件彩色的高足杯尤为耀眼。 这是一件青中透红的瓷器珍品,在灯光下晶莹剔透,有着几分春日里淡淡的清爽灵动。它属于釉里红瓷,杯内的龙纹也暗示了它与皇室的关系。 这是一件怎样的釉里红珍品?它相比于其他朝代的釉里红珍品有怎样的异同?它与皇室又有怎样的联系...
清 康熙 高28.8厘米,口径28.7厘米,足径24.5厘米 缸敛口,扁圆形腹,圈足沙底。缸内外施满釉,外壁釉里红绘双龙戏珠纹,辅以青花五彩绘云纹、山石、海水纹,波涛翻卷,蛟龙穿腾于云海间,表现出龙的阳刚之美和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康熙时期是清代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制瓷工艺精湛。此器造型饱满,釉里红与五彩装饰相结合,相得益彰,色彩缤纷奇丽,绘制细腻,纹饰立体感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
清 笔洗 高3.4厘米,口径11.47厘米 敞口,斜壁,玉璧形底,胎骨细腻。洗心一闭嘴戏珠龙,龙头微低,长须飘舞;身躯健壮,四肢强劲,五爪趾间肌肉凸起,呈现出十足的攫取之态;尾部细长,末端回绕打卷。
清 高5.9厘米,口径9厘米 碗为撇口,深腹,圈足。腹外壁用釉里红绘五条团身龙,内底相同图案,线条纤细,刻画入微。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
清 乾隆 高31.2厘米、口径5.1厘米、足径9厘米 釉里红亦是釉下彩,元代已开始烧制。在器胎上用含铜的釉料绘出纹饰,然后上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到清康熙、雍正时期,釉里红烧制技术更进一步发展。
元 高5.8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3厘米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开创于北宋,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元明两代继续生产。龙泉窑产品以青釉为主,其装饰手法有划花、贴塑等。宋元时期,龙泉窑瓷器经过海路大量出口。
元 钵高11.8厘米、钵口径29.8厘米、碗口径25厘米 匣钵是重要的制瓷工具,种类很多。利用匣钵,可使瓷受热均匀,不因烟熏而变色,又可增大炉窑容量。
清 高26.5厘米、口径16.7厘米、足径7.7厘米 器仿战国时期铜牺耳尊形制,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外撇,肩两侧堆贴对称牺耳。通体施古铜彩为地,上绘金彩蕉叶纹、斜方格纹等。外底金彩书“敬畏堂制”四字两行楷书款。 因器型和纹饰均仿铜器,故称为“古铜彩”。古铜彩瓷烧制始于雍正朝,盛行于乾隆时期。乾隆朝仿古之风盛行,仿铜器而制作的瓷器工艺精湛,十分逼真,不仅造型与原品一致,而且...
清 雍正 高16厘米、口径3.7厘米、足径7.4厘米 直口,长颈,牢肩,圆筒状腹,平底,圈足。通体施炉钧釉,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由于其做法是先高温烧成素胎,再上各色彩釉二次入炉。低温烧成钧釉风格的瓷器,所以俗称“炉钧”。雍正炉钧釉器还有玉壶春瓶、钵、缸、天球瓶、灯笼尊、锥把瓶、如意耳葫芦瓶、纸...
清 香港海关截获走私文物,1990年归还 通高31厘米
元 香港海关截获走私文物,1990年归还 通高26.5厘米
宋 香港海关截获走私文物,1987年归还 高26.6厘米
唐 香港海关截获走私文物,1987年归还 高27厘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