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早在2009年,已有百年历史的西堂子9号院里就有三户居民的住所成为了危房。记者从北京建工四建公司了解到,修缮工程将于本月中旬完工,为了弥补技术经验不足,项目部专门到清西陵修缮工地“取经”。 位于王府井大街与东单北大街之间的西堂子胡同9号院是晚清年间砖木结构,由于主体结构老化、腐朽等原因,已经不堪重负。这个平房院面积十分狭窄,居住人数多,其中不少是老年人。随着外来人口的逐渐增多,出现了私搭乱建现象...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的海丝文物多不胜数。昨日泉州博物馆馆长向记者特别介绍了一件南朝时期的墓砖藏品,墓砖上的海水图案证明了泉州和海丝的联系早在南朝就存在。而泉州泉苑茶庄第六代传承人陈五鹏收藏的装茶叶的锡罐,也承载了茶叶的海丝文化。 墓砖图案说明 佛教从海路传来泉州 泉州博物馆藏有一件2007年在南安丰州出土的墓砖,墓砖上的时间为南朝天监十一年(512年)。上面有立莲观音纹墓砖、观...
八咏楼东北侧发现金华古城墙砖,上有“兰溪州造”、“金华县”等字样 这是首次发现元代“兰溪州造”城墙古砖,它为何会在八咏楼护坎墙里 几块残垣古砖,多少金华往事 古城墙,是金华古城遗失的记忆。它们曾经屹立在婺江边长达千年,有着“两浙城池惟婺为首”的美誉。 随着历史变迁,如今仅有的几处古城遗迹,要么满载岁月的尘埃,散落在街边及沿江一带,要么隐匿在堡坎、基石内,与繁华毗邻,却鲜为人知。 近日,金...
记者昨从市文物局获悉,该局工作人员在清理八咏楼东北侧护坎墙时发现一批铭文古城砖。截至10月26日,已发现各类铭文古城砖21块,砖上印有“兰溪州”、“兰溪州造”、“金华县”、“大城”等字样。其中,“兰溪州造”铭文城砖系我市首次发现。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铭文砖的出土为进一步研究八咏楼以及金华城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目前,古砖已转移至市文保所保管,日后将进入八咏楼陈列展览,供广大市民观...
10月24日下午,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发现元代古墓一处。次日,渭源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了方形素铜镜、陶罐、瓷碗、侍女图墓室墙砖、花卉纹墓砖等,其中部分器物残破。 据渭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朱亮介绍,古墓呈长方形,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高2.01米。20块侍...
日前,金华市文物局在清理八咏楼东北侧护坎墙时发现一批铭文古城砖。截止10月26日,已发现各类铭文古城转砖21块,砖上印有“兰溪州”、“兰溪州造”、“金华县”、“大城”等字样,其中,“兰溪州造”铭文城砖系首次发现。这些铭文砖的出土为进一步研究八咏楼以及金华城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目前,古砖已转移至金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保管,日后将进入八咏楼陈列展览。 金华古子城始建于东汉至三国时期,历史上一直...
10月24日下午6时,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无意发现一处古墓(元代合葬砖室墓)。次日,渭源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挖掘,出土了方形素铜镜、陶罐、瓷碗、侍女图墓室墙砖、花卉纹墓砖等,其中部分器物残破。 据渭源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朱亮介绍,古墓呈长方形,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
甘肃省渭源县境内高速公路日前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处长方形古墓,由墓门和墓室组成。墓门南开宽0.94米,墓道深0.9米,穹顶四角攒尖。墓室总长1.98米,宽1.5米,高2.01米。经当地博物馆考古研究人员初步发掘,确定为元代墓葬,随葬器物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的富足生活。 10月24日下午6时,甘肃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第五标段施工单位,在渭源县祁家庙乡金家坪村花园社施工过程中无意发现一处古墓。次日,渭源县博...
据微友傅泞:“雨花台区龙翔工地又毁掉一座古墓(宋代墓葬)……”10月20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方青松的一条“图配文”的微博引发网友热议。而南京市文广新局昨天也通报称,目前该现场已进行了临时性的覆土回填保护,并要求建设单位派专人看护,待文物执法部门调查取证工作完成后,考古所将立即进场进行补充考古清理。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方青松:古墓遭施工挖掘后又被盗挖 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油坊中...
两块墓砖合为一朵莲花。 张可 摄 两块墓砖相合,开出“千年莲花”一朵 经五路一工地发现南朝墓遗迹,文物部门将进场考古 最近,经五路、栖霞大道交汇口的“招商1872”项目工地内,大量青砖在取土作业时出现。砖上的莲花纹、线形纹,是距今1600年左右南朝墓的典型标志。目前工程作业已经暂停,考古部门将进场对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古代墓葬遗迹作进一步勘探、清理。 一块青砖上有两种工艺 取土场内出现大量带...
近日,泰州靖江市一居民家中发现一块刻有“道光”字样的青砖,有专家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历史上专供北京皇宫建造使用的“金砖”。有意思的是,砖头上刻有苏州府知府李国瑞的名字,泰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为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刻字就是所谓的“物勒工名”,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一旦出现问题要对知府问责。 发现 道光“金砖”如今摆在院中当垫衬 靖江市民高峰在民政局工作,对靖江当地文化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现代快报记...
走进这座宋代古墓,满目看到的是直棂窗、斗拱,犹如置身于一座古建筑的内部。近日,南京雨花台区铁心桥境内的西天寺墓园附近发现一座南宋砖雕壁画墓,据悉,这种形制的砖雕墓在南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在江南地区也极罕见。墓主的身份也能大致确认,这是一位南宋初年的高级将领,相当于现在的军长。 砖雕壁画里有剪刀衣架果盘 考古领队王宏介绍,今年3月27日,“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志愿者纪念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
位于泰兴路上的老石库门建筑。 对石库门文化的守望者来说,这是一个希望之年。如果说过去的奔走、呼喊式抢救是一种无奈的守势,那么,今年在提出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之后,他们展现了更主动沉稳的姿态。 十个月过去了,“申遗”正走出民间。虽然距离成功依旧遥远,但“申遗”的倡导者似乎并没有那么在乎成败,他们更希望“申遗”能帮上海完成一次对石库门的价值发现。正因为上海人对石库门太熟悉了,这种“习以为常...
万里长城“濒危”之殇——新华社记者古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记者近日走访河北、山西等多个地区的长城遗址了解到,虽然我国在保护古长城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古长城状况依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于杂草、废渣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长城保护专家表示...
今日,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沁县漳源镇上庄村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代砖室墓,后经为期半年的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该墓葬虽没有纪年等相关文字,但墓葬形制非常罕见,仿木构建筑砖雕,做工考究,严丝合缝,是金代晚期时候的墓葬,对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该墓葬为一座仿木构建筑的砖室墓,叠涩攒尖顶,墓室呈八边形,五个耳室分别在墓室正北、东北、东南、西南及西北方向,整体平面形状为龟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