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记者从城口县获悉,该县在修齐镇村级公路修建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处“一穴六室”的明代古墓葬。该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悉,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今年2月份就已被村民发现。但由于“忌讳”,村民又用泥土把洞口盖上了。直到本月初,考古人员才开始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该墓葬群面向正西方,六...
墓志铭碑刻上写着:唐故顔府君墓誌銘記(视频截图) 古墓的墓志铭碑刻制作十分精细(视频截图) 近期,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发现了一座古墓。4月22日,古墓的挖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工作人员挖出了古墓的墓志铭,墓志铭碑刻上写着:唐故顔府君墓誌銘記,这让墓穴的年代得到了确认。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告诉记者,这是一座唐朝的砖室墓,是唐朝建筑的一种特色,唐朝建筑墙非常厚,窗户非常小。虽然暂时无法确定...
该墓葬群面向正西方,六个墓室呈一字并排,全部为灰砂砖结构,建有通畅的排水通道,占地约20多平方米。 4月16日,记者从城口县获悉,该县在修齐镇村级公路修建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处“一穴六室”的明代古墓葬。该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悉,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今年2月份就已被村民发现。但由于“忌讳”,村民又用泥土把洞...
4月16日,记者从城口县采访获悉,修齐镇村级公路修建过程中,意外发现的明代古墓葬群为“一穴六室”,而不是之前所认为的“一穴七室”。这等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明代墓群位于城口县修齐镇枇杷村5组一名叫“老鸹池”的地方,最早发现在2月份。当时该村正在新建村级公路,村民在使用挖掘机时意外挖出了火砖、腐木、破碎陶片等东西。 “我们以为是一般的坟墓,出于风俗...
明代砖券墓葬与现代坟墓风格迥异。 日前,笔者从城口县文化委获悉,前不久,城口修齐镇政府在新修村级公路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下古墓葬群,六个墓室一字排开,初步推断为明代墓葬。考古专家认为,这或为一个在当时非常富庶并很有影响力的家族墓葬,主人可能是因为避战迁来城口。这等规模的明代墓葬群,在重庆境内还是首次发现,对于渝东北地区及仁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丧葬观念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连日的降水,导致宝鸡市高新区小村村路边的一处水渠发生了塌陷,可当村民们前去查看时发现,这个塌陷的坑中,竟有一座古墓。而经文物部门详细勘察,确定古墓为清代墓,但墓壁上发现盗洞,疑似已被盗。 14日,陈仓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发现古墓后,他们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勘察,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这座古墓为清代墓,墓内有精美壁画和砖雕。但不幸地是,古墓墙壁上发现了盗洞,根据以往发掘经验判断,古墓已经被...
3月29日下午,接110报警平台信息“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发现一座古墓”,德清县博物馆立即派人查勘现场,并与洛舍镇应急办、东衡村一起制定保护现场方案,由镇派出所、村联合派人日夜值守。 在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的现场指导下,德清县博物馆全馆出动,至4月2日野外清理完毕。 该墓葬位于东衡村东柜台山北坡,为长方形单室砖室墓,长方形墓圹打破生土,长6.20、宽3.00,深...
济南凤凰路北段在3月14日进行道路改造施工时,意外挖出古墓的消息本报曾进行过报道。今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座穹顶砖雕壁画古墓已经清理出来,初步推测是元代古墓,并有一些文物出土。发掘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我是最早发现古墓的,当时刚挖开的时候,古墓的壁画颜色很鲜艳,有大红色,特别漂亮,现在都已经变淡了。”4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发掘现场时,考古人员正在进行清理,不愿介绍情况,记者只好找到现场...
随着城镇化建设与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诸多传统村落及其文化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开始对我国“江河流域”(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及其他广大地域的传统村(镇)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开展田野调查。2014年6月12日至9月30日,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又对“江河流域”传统村落展开新一轮田野考察。考察结果显示:与2008-2010年期间的考察结果...
考古人员正在安排挖掘机清理墓穴的表层土 记者高建华 摄 垛石镇前刘村继3月24日发现一处古墓墓穴后,3月26日,距离该墓穴不到10米远的地方,村民挖土建小广场时无意中发现第二处墓穴,目前两处墓穴主人身份不明。 3月26日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垛石镇前刘村,在该村西南角的施工工地上有一处大土坑,土坑上方站满前来观看古墓的村民,当地派出所民警已在周围拉起了警戒线。记者注意到,土坑内有一大一小两处墓穴...
刻有“南阳府”、“南阳城”字样的明代城砖的拓片 “我最近发现了带有‘南阳’字样的老城砖,可能是明代南阳城墙被毁后流落民间的。”近日,南阳民间收藏家勇军与本报联系,出示了他收藏的两块南阳城砖。记者走访专家得知,这小小的城砖见证了南阳古城墙的一段兴废史。 这两块老城砖,一块上有“南阳府”字样,另一块为“南阳城”。据勇军介绍,这两块砖是在去年城区东马道街一处民国老宅拆迁时,从墙基...
老祖宗知道文字的尊贵,把文字用了个绝。甲骨钟鼎,石鼓青铜,砖瓦权量,处处可见文字的踪迹。同样,循着这些承载文字的文玩宝物,今人得以穿越时空,回归过往,知悉我们的前世与来路。 在这些宝贵文玩当中,汉砖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重要品类。其中,尤以“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六字方砖为翘楚。如果把我们的民族看做两千多岁的一个生命,那么汉代属于她的青壮年时期。那一时期,她拥有了生机勃勃的文...
展出的一件瓦当上看似图案的部分,其实是鸟篆文书写的“永寿嘉福”四个字。 瓦当上书“延寿万岁常与天长久”。 各式各样的鹿,是秦人瓦当中常见的图案。 这块半径51公分的夔纹瓦,因尺寸巨大被称为“瓦王”。 3月25日,“秦砖汉瓦精品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隆重开幕。为期20天的展览,将展出126件战国至汉代的 瓦当、古砖,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此次展出的“秦砖汉瓦”...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易马城设立,成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市场; 1984年,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划定了保护范围; 2013年,被列为榆林市重点保护单位,出台多项保护举措。 沿着平整的柏油马路前往榆林红石峡时,在其东面有一处很容易被忽视的遗址,就是易马城。一块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在2008年立的遗址石碑,就立在通往遗址的土路口,甚是“低调”,低调到很难让人留意到它。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