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退休了的童来群,正干着一件年轻时没干过的大事,投入500万元巨资修缮祖宅,让这幢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的乡村书院恢复原来面貌。 老童的祖宅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宁海县前童古镇,至今已经有780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雨,童家祖宅出现了损坏。 一次回家,看着日渐破落的老房子,童来群心里五味杂陈:“祖宅曾是古镇读书育人的地方,祖祖辈辈都十分重视保护,自己不能眼睁睁看着它败掉了。”老童修缮祖宅的想法油然而生...
记者3日从江西省南昌市博物馆考古部门获悉,日前,在南昌市青云谱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经专家勘察初步分析,该古墓属于西晋至南朝时期,距今约1500年。 “由于古墓所在地区正在施工建设,古墓的墓顶等地方遭到破坏。为保护古墓,墓穴已被掩埋。”南昌市博物馆一位彭姓考古队员告诉记者,该古墓是砖室墓,“砖室墓是西晋至南朝时期,南方特有的古墓形制,初步分析,这座古墓属于那个时期。”? 该考古...
曾会和是萍乡市上栗县人,今年76岁。为了继承老父亲的生前遗愿,在前任守庙人过世不久后,他主动提出申请要去守庙,这一守就是十年。每天早上5点来钟,曾会和总会早早起来,“打水、洗脸、上香、点灯、添香油、抹神案……”十年来,不论风吹雨打,他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都是这样悉心打理,看护着这座庙宇,生怕庙里的文物受损。
心心相印砖 2月4日,浙江省宁波市,考古人员在梁祝文化公园发现“心心相印”图案古墓砖,这类图案的古墓砖在宁波市还是首次发现,这为考证梁祝文化遗址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也为我市考证晋朝古墓砖提供了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 上周六,宁波市“十佳”最美文保员林志军与鄞州区业余文保员陈家燕一起巡视县(区)级文保单位——梁祝文化遗址。突然,眼尖的他们发现垒堆叠放的一些楔形古墓砖中,在楔形小头上侧面有阳纹...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在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奈曼旗发现一座距今千年的辽代贵族砖室墓。 这个墓葬为砖砌单室墓,由于遭水侵蚀、并早期被盗,尸床已腐朽、移位。尸床为柏木板制作,长约2米,宽1米。尸床上放置两具尸骨,为男女合葬,男内女外,尸体均为仰身直肢,头向朝东。墓主人尸骨保存较差,仅存肢骨和颈椎骨,骨架周围有丝织品残片。 考古人员在清理女尸过程中在颈部发现一组琉璃项饰,其包括1件鸳鸯纹琉璃挂件...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2日对记者披露,该所近期在内蒙古奈曼旗发现一座距今千年的辽代贵族砖室墓。 消息指,该墓葬为砖砌单室墓,由于遭水侵蚀、并早期被盗,尸床已腐朽、移位。尸床为柏木板制作,长约2米,宽1米。尸床上放置两具尸骨,为男女合葬,男内女外,尸体均为仰身直肢,头向朝东。墓主人尸骨保存较差,仅存肢骨和颈椎骨,骨架周围有丝织品残片。 陈永志说,该墓葬出土器物具有辽代晚期风格。根据...
南京城墙是南京的名片,城砖上有各种各样的铭文,是南京城墙区别于国内其他现存古城墙的最大特征。众所周知,南京城砖铭文,大部分记录城砖的产地、督造官员、烧砖民工等消息。不过,也有一小部分城砖,其产地并不是常见的府、州、县,而是当时的军队!最近,有网友在城墙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铭文,它们记录的,正是明朝军队参与南京明城砖烧制的隐秘历史。 城砖铭文里的明军番号 “老南京”版的读者张先生最近在小桃园附近的...
洛阳的画像空心砖,与我们熟知的古代青砖完全不一样,它体量大,内部空心,在砖的正反两面印有阴纹画像,做工异常精良。画像空心砖是大户人家专门为过世亲人修建墓葬而定做的墓砖,流行使用于汉代的洛阳一带。 考古学家把这类墓砖定名为“画像空心砖”。“画像”是指砖的正、反两面有用印模印制的人物、马、虎、树等动植物画像,“空心”是说这类墓砖在制作时将中间部分留空,以减轻重量和成本。在砖的两个侧面印有几何纹图案,...
近日,在圣安寺东北方向工地上,挖出一批古砖。古砖为青砖,分大、小两种,大的长35cm、宽19cm、厚5cm,小的长26cm、宽13cm、厚3cm,工艺精,胎泥细,中间无砂质。 据岳阳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考古专家黄军认介绍,经过实址考证,出土古砖确定为唐代的古砖。通过对古砖做工、烧制工艺及规格等方面分析,出土古砖在当时普通人不能使用,很有可能是贵族及显赫之家、衙门或庙宇所用。至于基址是否为唐代古圣...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在渭南市富平县桑园遗址范围内进行的又一次考古发掘中,新发现了48座窑炉和大量手印砖,通过分析研究,初步确定这些窑址可能是唐开元时期,为修缮受火灾损坏的唐定陵而修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蒙介绍,此次新发现的两组窑炉位于整个窑场的中心部位,呈东西向分布,通过钻探,得知这一区域共分布窑炉48座。新发现的两组窑炉大部分是生土掏挖而成,窑顶也是生土掏成,不用人工砌筑窑顶。窑室内部...
唐定陵周围为什么会有500多座窑址,唐代的工匠又为什么要在砖上印自己的手印?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我省考古人员在“唐代最大规模砖瓦窑场”陕西富平桑园窑址,又新发现了48座窑炉和大量手印砖,其中部分窑炉可能是唐开元年间为修缮遭受火灾的唐定陵需用的砖瓦而开的窑炉。 “唐代最大规模砖瓦窑场” 桑园窑址是迄今已知的唐代规模最大的砖瓦窑场遗址。此前我省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12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唐代最大规模砖瓦窑场”陕西富平桑园遗址,新发现几处可能是唐开元年间修缮火灾损坏唐定陵用的砖瓦窑址。 记者了解到,唐十八陵中有十一座都在附近发现有砖窑遗存,数量在三至七座不等。桑园窑址的窑群与唐中宗定陵陵寝、地宫建设密切相关,自199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人员对该窑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勘探。 此次新发现的砖窑位于遗址北侧,发掘出两座体量巨大的窑炉,为历年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