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夜梨花,香文化骤起。 时下概括中国香文化历程,一般说:“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其实用香的“肇始”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春秋时期的多部着作,只是对中原用香习俗,作出了记载。 应该说远古的用香行为,是从生理本能“肇始”的,即《周礼》所说的“除蠹物,以莽草熏之”。但可以想象,...
秦始皇帝陵的建筑具体什么样?除了规模宏大的陵寝建筑群遗址外,考古学家在去年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在寝殿遗址的东部勘探出一处回廊式建筑,其西北角经正式发掘竟然是一处登上该建筑的青石踏步,也就是青石台阶。专家认为,这是秦陵首次考古发掘出土石踏步,对于深入认识秦始皇帝陵的建筑理念和技艺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考古发掘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研究员朱思红说:“石踏步遗迹是用青石制作,上面绘有精美的夔龙...
天价宝座 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 清乾隆 紫檀云龙雕大椅子 2009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上,一件非常罕见的“清乾隆 御制紫檀木雕八宝云蝠纹‘水波云龙’宝座”,以8578万港元的拍卖价格一举打破了中国家具世界拍卖纪录,成为全场拍卖会的最大亮点,至今仍是收藏界津津乐道的...
清朝,汉人当官,皇上一般不会称你为“奴才”,一旦称你为奴才,就意味着把你当身边人看待了。这让当时的大官小吏痛苦无比,想当奴才而不得,那多惨?末代皇帝溥仪,曾把一些太监放出宫,还他们自由身。想来是个“大善举”,却不料让太监们如丧考妣,个个号啕大哭,人人抱着“皇帝”的大腿表忠心:“奴才愿意天天给皇上端茶端尿啊。R...
明定陵出土的金托玉爵 古玉品鉴 8 蒋卫东 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仿古,是中国诸多工艺美术门类中常见的传统技法。玉器仿古,古已有之,但以北宋中叶金石学兴起之后尤为盛行。经金石学的推波助澜,宋元以降,文人士大夫收藏、赏鉴古玉蔚然成风。然而,传世和出土的古玉毕竟数量有限,供不应求的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2周年,“7·1”前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一是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评比表彰工作,在全院评选出了4个先进党支部,28名优秀共产党员和5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并给予了通报表彰;二是组织慰问了10名老党员和特困党员;三是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摘要,做好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四是召开了全院党风廉政建设...
日前,“考古工作者手札:2009—2012秦始皇帝陵考古纪实”展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拉开帷幕。该展览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首次将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修复的工作过程展示给游客,展览将持续到12月31日。 本次展览分为序厅、考古与修复工作区和遗址新发现展示区3个展区。序厅全面介绍秦兵马俑一号陪葬坑的第三次发掘、秦始皇帝陵陵寝建筑遗址的勘探、K9901陪葬坑和K0006陪葬...
展览中展出的陶俑面部残片。 展览中展出的将军俑。 《考古工作者手札:秦始皇帝陵考古纪实》展览于2013年6月8日至12月31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 自上世纪70年代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以来,秦始皇帝陵区的考古发现就不断地给世人带来惊喜!截止目前,在50余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已发现不同性质与内涵的陪葬坑149座,陪葬墓196座,以及大面积的宫殿建筑和附属建筑基止,它们是规模巨大的秦...
京城西边的城门-阜成门或德胜门刊印年代1796年 作者威廉8226;亚历山大出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典衣、拍卖 刊印年代1872年 作者托马斯8226;蔡尔德出处《画报》 西洋版画中的老北京。 纵观清朝300年 这是一组17-19世纪描绘北京风貌的西方版画。 从17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历史跨度达到近300年,几乎涵盖了清朝立国以来所有皇帝的肖像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皇家庆...
提起贵妃,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可谓家喻户晓,与之相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却鲜为人知。 笔者考证,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史籍中的“世祖”,即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孝武皇帝刘骏。也就是说,从刘骏开始,才有了“贵妃”这一等级和称号的妃嫔。在《宋书·孝武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