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日上午,第二届“百名科研院所领导者创新论坛”在武清区开幕。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浙闽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科技部有关负责同志、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地方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及市科委、武清区负责同志参加。 陈浙闽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强调指出,本届论坛以“京津冀科技协同与创新”为主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
一直以来,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过去式”;但在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都聚焦博物馆的未来。“尝试了解过去,是为了理解现在,从而指导未来。”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古西亚地区分馆馆长马库斯·希尔格特如是说。 “博物馆首先是为了记录历史而存在,但仅凭一家之言并不足以客观反映历史,所以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上所有博物馆都通过各自对于历史的发声,才构成了历史的客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希...
2016年11月2日至3日,陕西省文物系统科技保护工作会议在杨凌召开。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作了全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报告。 省文物局巡视员郭宪曾主持会议,郭建树代表杨凌示范区致辞。罗静代表国家文物局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就十三五时期全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有关规划进行了讲解。省上有关厅局领导赵力捷、王晓国、罗文利、周魁英、齐高泉、呼林贵和高校领导席光...
陕西省文物局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等8所高校签署协议创建“联盟”,共同保护文物。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11月2日,“陕西省文物科技保护创新联盟”在陕西杨凌成立,旨在合力解决陕西文物科技保护中的重大问题,整体提升陕西文物科技保护实力。 陕西作为文物大省,其文物资源丰富,具有唯一性和至高性,4...
可视化报警系统监控屏幕 “嘀——”10月20日上午8点35分,一道紧急火灾警报声在广西柳州市柳侯祠鸣响,中控室的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通过高清数字监控系统查看并核实“火灾”情况。火情确认后,值班人员迅速拨打119并通知相关领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及时对柳侯祠各处的游客进行疏散。与此同时,志愿消防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全副武装,利用微型消防站的水枪水带对起火点进行隔离和扑救……从警报拉响到消防人员到达“火...
图为虚拟漫游展区观众互动体验。丁小胜摄 由敦煌研究院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甘肃省文化厅支持的“丝路明珠,数字永恒——数字敦煌成果展”于10月27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其旨在大力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全面展示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成果。 为期20天的此次展览共分六个板块进行展示,即:丝绸之路中国段高清摄影艺术作品展示;敦煌石窟内容图片展示;全景漫游互动展示;投影...
10月20日至21日,“十二五”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奖终评会在京召开,20个项目“比试”角逐。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段勇、副司长罗静等参加了终评会开幕式。 为宣传推广“十二五”期间在文物保护科技方面的重要科研成果,鼓励创新,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博物馆协会于年初共同启动了“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成果调研宣传活动。创新成果的评审是活动的核心内容。按...
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于2016年10月16日-20日在重庆举行。此次会议,共邀请了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内外50多家科研单位、高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与此次盛会。 10月17日上午,会议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 17日,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重庆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内外的5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将进行6场次83个专题报告和近百篇学术论文研讨。 在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王昌燧表示,现在任何一项科技跟考古都能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包括卫星遥感技术、生物DNA技术等。最开始运用到考...
10月17日,第四期“科技考古·宁波讲坛”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开讲。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研究员分别作了《我们来自何方?——人类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与《发现海昏国——西汉王侯的地下奢华》两场讲座。 两位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建树颇丰,主讲内容既有宏观问题上的理论思考,又兼备具体考古项目中的技术、方法等微观问题,拓展了我市文博技术...
10月17日,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重庆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在未来两年内建成三峡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该中心将引入目前国际最先进的AR(增强现实技术)等技术,让观众“走进”考古现场。 本届讨论会吸引了国内外50多家科研单位、高校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当天,与会专家学者在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玻璃考古、玉器考古、生物考古等多个研究领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科技考古...
10月1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31次常务会议,听取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和民生工作等情况汇报,研究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和文物保护等工作。 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有关精神,研究了我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强调各地方各部门要在吸引人才上下功夫,力求引得进、留得住、服好务、出成果,对海内外人才凡来川工作并作出贡献的一视同仁,为他们在川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
位于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内的电子科技博物馆近日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据校方介绍,这是国内首个综合性电子科技类博物馆。 该馆现收藏藏品近4000件,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序厅、通信、雷达、广播电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和展望未来八个部分。在通信单元,展示了电报、电话和交换设备、无线及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通信设备等。电子测量仪器单元有一架其貌不扬的小飞机。工作人员介绍,...
莫尔斯电码发报电键、曾经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通信基站、抗美援越战争中唯一全天候开机运作的雷达车、“5·12汶川地震”中勘测堰塞湖的无人机、我国首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在电子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我国第一座综合性电子科技博物馆——电子科技博物馆在该校成立。昨日上午,电子科技博物馆在该校清水河校区举行了开馆仪式。 记者从电子科技博物馆开馆仪式上获悉,该博物馆坐落在电子科技...
9月17日到23日是全国科普日,汉阳陵博物馆结合科协发普字(2016)67号文件精神和汉阳陵文化资源特点,策划开展了为期1周的“汉代科技之窗”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包括汉代科技进校园,“兵器梦工场”和微信科普大赛三项主题活动。 9月20日,汉阳陵博物馆宣讲小分队走进咸阳华秦小学和咸阳渭河电厂英才学校,分别将“移动动物城”和“瓦当拓拓乐”带入课堂,通过主题讲座和互动体验,普及古人先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