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件钱柜为长方形,柜面上有盖,盖边有一投钱小口。柜是储藏物品的家具,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历经千年至唐代,柜已是居家必备用具。唐代柜从形制上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这件三彩钱柜为卧式。种类上有普通的盛物柜和专门的食品柜、药品柜、衣柜、化妆柜、钱柜和粮食柜等。
素三彩是我国瓷器品种之一,但陶瓷界对它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除了它是以黄、绿、紫等色为主,色彩中不用红色这一点得到认同外,其他有关素三彩的制作工艺、品种等都没有确切的界定。 明代景德镇烧制的素三彩瓷始见于成化时期,以正德时期的素三彩器最负盛名。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瓷坯上刻划出图案花纹,不施釉,高温烧成素瓷,再满施某种色釉。然后剔出图案部分,填以所需各种色彩(或在素坯上分别用各种色彩涂施于各...
天王俑是唐代新出现的殉葬俑,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代。天王俑与镇墓兽对称置于墓门内,与十二生肖俑一起被称为“四神十二时”,用于辟邪和保护墓室安全,确保墓主亡灵平安。这件三彩天王俑的形象就是按照传说中的天神塑造的。艺术家在创造的时候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高矮强弱的鲜明对比,表达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
三彩三花马被塑造的头小、臀圆、腿长,典型良马造型。所谓三花马是指马鬃经精心修剪后形成三缕堞垛状的鬃毛。用“三花”来装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行的时尚,也是良马和等级的体现。唐太宗陵前的“昭陵六骏”,马鬃都被修饰成三花的样子。唐代绘画和雕塑中,三花马也屡见不鲜。马鬃剪花的习惯可能是受突厥的影响,突厥马是唐朝马的主要来源。突厥和唐王朝关系密切,他们通过贸易、进贡或馈赠等方式,把优良品种的马连带马鬃剪...
这件俑头发中分,并编成双辫交盘于脑后,皮袍向外翻开,露出胸部和腹部,脐乳俱现。只见他昂首挺胸,左手叉腰、右手向上呈半握状,好像在牵马或牵骆驼的样子。他头向右上方仰望,面带微笑,一个自信无比的胡人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 高42厘米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中堡村出土 女立俑面庞丰润,娟秀的双眼微眯,下颌微抬,以优美的角度向上仰视;红唇微启,甜美的微笑中似乎充满着对生活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遐想。她站姿优雅,身段袅袅婷婷,穿落地长裙,轻薄的衣裙与丰腴肥美的体态完美结合在一起,衣裙自然流畅的丝绸质感和优美的曲线条,充分体现出唐代女性的柔美、端庄、矜持、风雅和高贵。
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的一大特点,一些皇亲贵族女性也常以女扮男装的形象出现于公众场合。这件女俑所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穿着的常服,配上这位柳眉细眼、小嘴红唇、微施粉黛的秀美女性,俊朗洒脱中尽显俏丽。
素三彩 素三彩用色以黄、绿、紫为主,间有蓝色。因少用红色,故称“素”三彩。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1989年版的《辞海》中的“素三彩”定义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
基本信息: 作者:赵哲夫 李陈奇 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01 版次:1 装帧:精装 纸张:胶版纸 印刷时间:2013-11-01 印次:1 页数:277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BN:9787501038756 内容简介: 《渤海三彩:渤海上京城出土...
素三彩从明代发展到清代康熙朝达到了中国制瓷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不仅表现在器物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技法、图案纹样及色彩的变化上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既有延续明御...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之为“唐三彩”。大致可分为器皿和俑两大类,三彩俑一般为盛唐的产品,器皿则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均有生产。 从出土的三彩器皿来看,主要有碗、洗、盘、瓶、壶、盆...
辽三彩受唐三彩的影响很大,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主要产地为辽宁林东南山窑、辽阳江官屯窑、内蒙古赤峰的缸瓦窑。辽三彩胎质细软,呈淡红色,少数胎质呈淡黄色,胎上挂化妆土,再施彩釉。辽三彩有单彩、双彩和多彩器物,釉色以黄、绿、白为主,不见黄色,从出土物看,其白釉与绿釉微闪黄。许多器物施釉较薄,釉层易脱落,底足无釉。只有少数精品挂釉至底足,且釉色浓重,光艳娇美,可与唐三彩媲美。 辽三彩的器型多为日...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素三彩在陶瓷发展历史上并没有像青花瓷那样风行,如今也并非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常见品,但是其特有的工艺特色,却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素三彩之“素” 陶瓷界将“素三彩瓷”定义为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素三彩中的“素”有两种含意:一种为...
康熙素三彩镂空锦地梅花寿字纹香熏,在体现素三彩瓷器的细、素特点之外,还体现出淡的特点。这件香熏高16.3厘米,直径为18.8厘米,六方形。每一面在正中长方形壁面上镂空出由弧线组成的图案,顶面中央是一个钱纹图案,外侧有菱形、半圆弧形图案。在洁白胎体上每一面以较深的绿色铺地,用墨彩画锦缎纹,上下左右中心是白色圆形,用很细的双线勾画篆书寿字。镂空的部位图案形实体上,淡绿铺地,墨彩点色,画出数朵梅花,梅花...
素三彩并不“素” 素三彩,为瓷器釉彩名,指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最开始出现在明正德年间。另外,陶瓷界还有一种关于“素三彩瓷”的定义: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当往往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经低温烧制而成的。 “素三彩”的“素”并不仅仅限于表面的含义,一种指该器使用“素胎”烧制。即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