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并不素

素三彩,为瓷器釉彩名,指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最开始出现在明正德年间。另外,陶瓷界还有一种关于“素三彩瓷”的定义: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当往往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经低温烧制而成的。

 

素三彩并不“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素三彩并不“素”

     

      素三彩,为瓷器釉彩名,指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最开始出现在明正德年间。另外,陶瓷界还有一种关于“素三彩瓷”的定义: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当往往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经低温烧制而成的。

  

      “素三彩”的“素”并不仅仅限于表面的含义,一种指该器使用“素胎”烧制。即陶瓷生坯未上釉前预烧的胎,另一种指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而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而得名。

  

      素三彩虽作为我国瓷器品种之一,除以黄、绿、紫等色为主,色彩中不用红色这一点得到认同外,在制作工艺、品种等方面,陶瓷界并没有对它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明代景德镇烧制的素三彩瓷始于成化时期,盛于正德时期。制作方法为先在器物瓷坯上刻划出图案花纹,但不施釉,高温烧成素瓷后,再满施某种色釉,然后剔出图案部分,填以所需各种色彩,最后以低温经第二次烧成。

  

      素三彩在康熙时期也较为盛行,其在继承明代中期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色彩上除黄、绿、紫,还增加了釉上蓝色,且工艺更加多样化。收藏界有“素三彩,一瓶之值辄及万金”的说法。康熙素三彩中,白地暗花素三彩较为精致,珍贵器形包括暗龙果盘、花碟、碗,其中素地三彩大瓶、墨地素三彩最为名贵。素地三彩大瓶有黑、黄、绿、紫四种,多四面开光彩绘花鸟。在后世仿品中,也以墨地素三彩最为常见。康熙时期素三彩造型古拙、凝重、质朴,瓷土精细,瓷质坚密,有“糯米汁”、“似玉”的美称,而图案画意轻松酣畅,生气勃勃。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