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西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据史料记载热巴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纪,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所创建。...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西藏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西藏自治区 申报日期 2006 羌姆是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色莫钦姆羌姆”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僧人表演的藏传佛教格鲁派羌姆。在藏语中“色莫”是观赏的意思,“钦姆”是大型的意思,“色莫钦姆羌姆”即观赏大型宗教舞蹈之意。 公元1617年(藏历第十绕迥火蛇年),第四世班禅洛桑曲吉...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贵州·贵定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贵州省贵定县 申报日期 2006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贵州省纳雍县 申报日期 2006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贵州省丹寨县 申报日期 2006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
遗产编号 ⅲ―24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
遗产编号 ⅲ―24 所属地区 辽宁·本溪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 申报日期 2006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创始于农业劳作,并具有古代祭祀成分的朝鲜族代表性民间传统活动“农乐舞”...
遗产编号 ⅲ―25 所属地区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贵州省台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干,凿空内部成型。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
遗产编号 ⅲ―10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韩城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韩城市 申报日期 2007 韩城行鼓,俗称“挎鼓子”,在韩城传布极广。历史上,几乎大一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锣鼓队,不论逢年过节,还是求神祈雨,总能听到激昂的锣鼓声。 韩城行鼓历史悠久。据传,元灭金后,蒙古骑士在韩城敲锣打鼓,欢庆胜利。韩城群众沿袭模仿,成为民间鼓乐。传统的表演,...
遗产编号 ⅲ―11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澄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澄城县 申报日期 2007 洪拳鼓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澄城县位于陕西省渭北黄土台塬东北部,幅员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北接黄龙山,西依洛水河,四条大沟把全县分割成三梁一塬,境内沟塬相间,地貌特征复杂多样,形成北部低山,山前冲积扇、丘陵沟壑、黄土梁塬、黄土台塬五种地貌单元。 ...
遗产编号 ⅲ―26 所属地区 云南·文山州·文山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广南...
遗产编号 ⅲ―27 所属地区 云南·德宏州·瑞丽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云南省瑞丽市 申报日期 2006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
遗产编号 ⅲ―28 所属地区 黑龙江·哈尔滨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申报日期 2006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它因地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哈根麦勒格”等几种不同称谓。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聚居区,“鲁日格勒”舞是对其民间舞的统称,多为妇女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据考证,“鲁...
遗产编号 ⅲ―30 所属地区 湖南·湘西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申报日期 2006 湘西苗族鼓舞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据历史文献记载该舞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已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 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