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痴迷收藏古玩27年,来自泉州市晋江安海的黄祖猛在收藏界小有名气,并创设清远斋展示了各种陶瓷、玉器。而他最终的梦想是希望能够开办一个私人博物馆,将他收藏的古玩珍品展示给市民,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痴迷收藏古玩27年 近日,导报记者探访了这个被誉为“家门口的陶瓷博物馆”,近70平方米的斋号内,摆设有200余件陶瓷、青铜器和字画等古玩。谈及收藏的经历和古玩背后的故事,黄祖猛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
6月23日上午,我市民间收藏家苏渔耕,收藏爱好者聂绍武、李有顺、秦怡北和林育民将其精心收藏的4000余件文物无偿地捐赠给了市博物馆,这也是保山市博物馆接收到了自建馆以来数量最多的一次民间文物捐赠。 市政协副主席李宗华出席捐赠仪式,并为本次捐赠者颁发证书,表彰和鼓励其文物保护意识和分享精神,希望借此唤起全市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和热情,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带动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身到...
在洛阳龙门石窟宾阳北洞外,来自甘肃省迭部县的僧人贡琼丹巴和同伴们被精美庄严的阿弥陀佛雕像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然而,在龙门石窟2000多个窟龛里,并非每个佛像都能像宾阳北洞一样保存完整,这让贡琼丹巴心痛。据专家调查统计,龙门石窟被严重破坏的洞窟有96个,佛、菩萨、弟子头像被盗262尊,被毁坏的其他各类造像1063尊。 “应该让流落在外的佛像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这才是应有的...
遗产编号 ⅵ―2 所属地区 安徽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人/单位 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桥区 申报日期 2006 (1)临泉民间杂技马戏 杂技,古称百戏,属于散乐。临泉历史悠久,50年代出土的文物――西汉陶器、陶楼(系演出设施)中,楼上有演出杂技节目的表现,间接证明了汉代时临泉即存在杂技活动。口碑相传,明代中期,曾有一班艺人在临泉的杨桥、长官、沈丘(今...
6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第二场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座谈会,邀请11位文物、法律界人士进行座谈,广泛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参加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 刘玉珠指出,民间收藏对于保护文物、传承利用、价值认同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广泛关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近期连续召开座谈会,就是要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从现实出发,研究解决制约文物合法收藏、流通的瓶颈...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河北·秦皇岛·昌黎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昌黎县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商河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商河县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青岛·胶州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山东·烟台·海阳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辽宁·抚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河北·石家庄·井陉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河北省井陉县 申报日期 2006 河北省石家庄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东距省会40公里。 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广东·湛江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广东·汕尾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汕尾市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浙江·金华·浦江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 申报日期 2006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