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北宋 (960-1127年) 高15.5厘米、口径318厘米、足径15.3厘米
宋 北宋 (960-1127年) 高5.2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3.1厘米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历年不久,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南宋周辉已有汝器“近尤难得”之叹。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流传至今不足百件,主要有盘、碗、洗、盏托之类,器体一般较小,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奉华”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另...
唐 (618-907年) 1956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唐墓出土 高30.9厘米、口径6——10.6厘米、底径9.1厘米
南北朝 北朝 北齐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 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 尊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该尊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内...
晋 西晋 浙江省绍兴市出土 高43.2厘米、底径16.5厘米
宋 辽 高28.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0.5厘米
宋 金 高21.2厘米
宋 南宋 (1127 - 1279年) 2003年广东省阳江市海域出水 高2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厘米 五代时已盛行注子、温碗,宋墓出土青白瓷器物中有不少注子、温碗,其造型多仿金银器,瓜棱形器身比较常见。这种器具使用时将注子置于温碗中,温碗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南方瓷窑普遍烧制注子、温碗,其中以景德镇制品最为精美。(撰文:王义康)
唐 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独孤思敬墓出土 俑高41.6厘米,驼高113厘米、长88.7厘米
唐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十里铺第337号墓出土 高25厘米 胎质为高岭土,洁白且坚硬,模制而成。面目清秀、身材娇小;头戴小帽,外罩云头纹、高顶卷檐白色毡帽,身着左衽褐色大翻领、蓝釉窄袖回鹘长袍,腰身收紧,系窄带。下穿白色长裤,足蹬蓝釉翘尖尖头履。右手握拳于胸前,左手置袖内于左胯,双脚呈八字形。从形体上看,塑造的是一身着胡服年轻女子的形象,为唐代女子盛行着男装、着胡服的写照。...
宋 北宋 高31、底座长宽均为10.1厘米
元 1972年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元代遗址出土 高 63.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7.5厘米 口沿外折呈五瓣花形,长颈、丰肩收腹,下连五孔座,颈与肩部附摩羯形双耳,瓶腹贴模印兽面衔环,兽面的上额有一“王”字, 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肥厚凝润,有大量的缩釉孔口沿、腹部和器座点缀着大块紫斑,形制高大饱满、气势宏大、华贵,胎质坚硬,坯体厚重,底部露胎处因烧制时的氧化过程呈现赭红色。...
明 宣德 陈设品 高4.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7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外壁、器内施红釉,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宣德红釉在继承永乐时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使红釉瓷烧造达到了顶峰。宣德红釉殷红灼烁,明如镜,润如玉,似宝光四溢、静穆凝重的红宝石,称为“宝石红釉”,或称为“祭红”。陈浏《陶雅》云:“宣德祭红色匀而釉厚...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高32.6cm,口径26cm,足径21cm.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六”。 传世宋代钧窑瓷器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较为少见。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件...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宋,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 花盆撇口,长颈,圆鼓腹,圈足外撇,足底开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六”。通体内外施窑变釉,各部位釉色有所不同。口沿至颈部以天蓝色釉为主,又散晕着玫瑰红色釉,犹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红色为主,明亮艳丽;外底施酱色釉。此器造型端庄,色彩变化丰富,堪称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禹县是钧窑的发源地。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禹县的古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