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文字是一种具象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对复杂事物的一种既概括又抽象的表达,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意象思维”或“意象言”的结果。“汉字的创造,是一个令人遐思不尽的伟大先民的意象思维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意象艺术作品的过程,一个创造意象文字的过程”。(钟明善)当然,这也养成了中国人善于“综合思维”和“整体布局”的特点。 “书法”有四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气韵。一幅好的作品要有知白守黑、刚柔相...
你家大门朝哪儿开?成都路网为何不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走向?19日下午,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做客四川省图书馆,讲解考古复原的中国古代方位系统。 王仁湘长期从事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先后担任四川、西藏、云南、甘肃青海考古队队长,讲座之中,他结合自己丰富的考古经验与历史研究,给观众科普古代的方位系统。他先讲述了中国早期的两大方位系...
【摘要】关于商族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利用人骨考古学的方法分析商族的起源问题,研究认为,商族是一个由多种体质形态和种族成分构成的混合人群;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式,本文认为商族的起源可能与中国东北地区西部、西辽河流域的古代人群有关,但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中原地区古代人群的基因影响。 【关键词】商族 起源 人骨考古学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商系墓葬人骨资...
希腊一名考古学家宣布,在希腊南部发现了古希腊迈锡尼王国的王座残块。 迈锡尼王国因希腊神话和特洛伊战争而闻名,兴盛于公元前14世纪中叶至前12世纪,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最重要的文明之一。考古学家克里斯托菲力斯·迈及迪斯14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新闻发布会说,从这块庞大且经过加工的残块看,迈锡尼王座由石灰石制成,放置在宏伟的迈锡尼王宫里。大约公元前1200年,这座建在山巅上的王宫在一场地震中坍塌...
据香港“东网”6月12日报道,美国考古学家团队通过卫星影像及航拍机拍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约旦古城佩特拉(Petra),地底隐藏了一个以石板铺成的平台遗址。 据报道,平台遗址面积59米乘49米,相当于6个职业篮球场那么大。美国海岸研究中心委员会执行干事塔特尔说,这个平台可能是作为仪式之用。专家惊讶如此重大发现居然一直被埋藏。 佩特拉位于约旦南部。佩特拉的宝藏神殿(...
据“俄罗斯卫星网”6月12日报道,考古学家近日在柬埔寨西北部的印度教寺庙建筑群吴哥窟附近发现了没有历史记载的中世纪城镇。 为此,科学家们使用了现代激光雷达技术,用直升机扫描地形环境,设计了可能被埋在丛林里古迹的三维地形模型。 英国《卫报》发布的考古视频说道,这里所指的是被埋在地下12世纪的一个大型帝国的多个城市废墟。“我们发现了全新的城市,有数百年前修建的发达的供水系统” .
2016年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36篇,参会代表一共48人,其中正式代表21人,列席代表27人。专业委员会代表的特点是覆盖研究领域广、跨学科合作研究多和中青年学者多。代表们既有来自中央和各省市文博考古单位的专家,也有来自中科院和各个大学地质、地理、环境、古生物、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学科的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地...
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元大都、北宋汴梁城、棋盘格似的隋唐首都长安城和东都洛阳城……这些都城遗址城内鳞次栉比的里坊或胡同和外围的高大城郭,无不给现代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根深蒂固地认为,“只要人扎堆的地方就得围起来”,“无邑不城”是中国古都的显著特色之一。 但如果有人说,早期中国,在夏商王朝二里头都城诞生到汉代的两千余年间,绝大部分时间里都城居然是没有外城墙的,甚至可以说这一千多年是“不设防”...
5月21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考古文博机构、700余位专家学者、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场专题报告——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以及学术规格,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柏拉图的学生,公元前384年出生于斯塔吉拉,公元前322年卒于埃维亚岛。昨日,希腊考古学家宣称经过20年的挖掘,他们在希腊古城斯塔吉拉找到了亚里士多德之墓。是真是假?请看来自新华网和Greek Reporter的两篇报道,附英文原文。 希腊考古学家宣布:亚里士多德之墓被找到了 希腊考古学家星期四(北京时间昨日)宣布,他们有大量迹象...
5月,浙江省20座博物馆联合开展“博物馆教育月”活动。杭州博物馆也积极响应,继“我眼中的西湖”版画制作活动后,5月21日、22日,杭博举办了“模拟考古”活动。30个家庭走进杭博第二课堂,一同体验了神奇的考古之旅。 天公作美,丰沛的降水在本周末戛然而止。下午两点,活动准时开始,工作人员首先用多媒体演示让孩子们了解了“考古是什么”、“考古有哪些种类”、“考古是怎样进行的”等考古学基本问题。孩子们...
700位考古“大咖”联合发布《郑州共识》 23日下午,为期3天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顺利完成各项议题在黄河迎宾馆圆满闭幕。49家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考古文博机构、700余位专家学者、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场专题报告、16场面向公众的讲座——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以及学术规格,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
5月23日下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闭幕式在郑州举行。闭幕式由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主持。闭幕式首先由中国考古学会13个专业委员会的代表对历时1天半的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总结汇报。 随后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名誉会长王文超,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分别致辞。他们表示这是一次高端的、开放性的学术盛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大会顺利完成了预期的...
“这次大会的学术性、开放性确实让人耳目一新!”5月21日下午,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发掘领队杨军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郑州黄河迎宾馆会场兴奋地告诉记者。 21日上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参会者包括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英国、德国、埃及、印度、韩国、日本、洪都拉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以及数百位列席学者, 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顶级考古学家,可谓星光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